花長時間做功課溫習降低學習效率 專家建議4個方法增強專注力

撰文:黃慧雯
出版:更新:

9月全港學校分階段回校上課,暫時仍以半日上課,部分學校下午回家後要繼續進行網課,之後還要做功課、溫習,有時媽媽還會要求多做幾份額外的補充練習。但有多位心理學家均表示,每天做功課超過1.5小時會讓學習效率降低,成績更可能愈來愈差,想學習更有效率,就要把握做功課的黃金時間,專家亦給出四個提升效率的建議,讓小孩能更專心學習。

+7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T.威林厄姆(Daniel T. Willingham)指出,人類大腦並非為了學習而設計的,而是為思考如打獵和採集食物,雖然到了現代已不用打獵,但這功用仍存於大腦。因此,長時間坐著不動、維持靜態動作來學習會降低效率。教授指出運動過後,流向大腦的血液會增加,神經傳達物質的分泌亦會提高,注意力會更集中。另外由美國學者Susan A. Carlson進行的研究也證明,有運動習慣的小孩的數學和閱讀成績普遍比不常運動的孩子較高。

每天做功課超過1.5小時易讓大腦疲倦

香港革新教育家長同盟於2018年以問卷調查形式訪問了2445位幼稚園及小學生家長,鱔現逾4成高年級學生日花2小時做功課。

西班牙心理學家Javier Suarez-Alvarez於2015年訪問了7千多名小孩後發現,當中從不寫或甚少做功課的孩子,如果認真起來,他們的學習成績平均能提高50分。相反,如果一個學生每日需花超過1.5小時或更多時間來完成功課,學習成績卻會下降。這是因為如果小孩長時間專注在課本學習上,會讓大腦容易處於疲勞狀態,不但降低效率,還會影響記憶和思路。所以,每日做功課時間最好維持在1小時左右。

提升做功課效率的4個方法:

1. 晚飯後至睡前為學習黃金時間

由加拿大心理學教授 Ian Neath發佈的研究指出,晚飯後到睡前是學習的黃金時間,因為睡前大腦較活躍,在這段時間內做功課能更快完成。

2. 按注意力持久度分割溫習時間

連續學習1.5小時,與每溫習20分鐘便休息一次,哪個方式對小孩更好?註冊職業治療師張惠萍指出小孩的專注力時間計算方式為年齡乘3,亦即6歲小孩只能持續集中注意力約18分鐘,10歲小孩約為30分鐘,過後便會開始心散及尋求其他新刺激,因此應靈活更換靜態、動態活動來保持小孩的專注力。爸媽可嘗試把小孩的學習時間分成小段,如每15至20分鐘便小休5分鐘。

3. 簡潔學習環境有助提升專注力

除了溫習的時段和長短,原來小孩所待的環境也會影響效率。美國心理學家Anna V. Fisher和Karrie E. Godwin認為,乾淨明亮﹑白色及方形的房間,比灰暗、形狀古怪(如圓形﹑菱形)的房間,更能提升孩子注意力。另外,書桌附近最好不要擺放鏡子,因為鏡子容易吸引視線,令小孩不由自主地扭頭照鏡子,甚至變成好動的傾向。

4. 運動有助孩子專注

美國佛蒙特大學的研究發現,小朋友維持每天早上規律做中度甚至是激烈的運動,不論是專注力、情緒控制等都有明顯的改善。

另外,Anna V. Fisher又提醒牆上或半空不要有過多的飾物,因為一個認真的孩子,也經常需要用上21%的時間排除飾物的幹擾,因此最好的學習環境是簡潔的空間、固定的書桌,書桌上放的是與學習有關的物品。

相關文章:長時間留家作息時間大亂 幼兒睡眠沒規律長大影響認知及專注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