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長時間留家兄弟姊妹多衝突 專家建議4招解決手足相爭
受疫情影響,不少家庭都盡可能減少外出,選擇多留在家中,對家中有多於一個小朋友的家長來說,可說是一大挑戰。長時間在家抗疫,每天在家帶來的煩悶情緒,小朋友們相處的時間多了,衝突不免會增加。家長想更加妥善處理小孩之間的爭吵,就要留意專家提出的幾項建議。
注意自己和小朋友的情緒
美國兒科學會(Academy of Pediatrics)的博士Tanta Altmann指出,如果父母經常表現出焦慮、大壓力的模樣,小朋友很大機會也變得這樣,所以家長在家裡的表現十分重要。要了解自己有沒有焦慮,專家建議父母可以自行檢查身體狀況,例如感覺一下心跳的快慢、肌肉有否繃緊、有沒有經常出現頭痛、失眠或胃痛等不適。這些都是壓力導致的現象,我們可能會因為習慣而不自知。
至於小朋友因壓力而作出的行為,他們可能會變得反抗,甚至固執,重複用一樣的方式做相同的事。家長如何面對小朋友的反常,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應盡量避免對他們大吼,過分強烈地指罵。與小朋友溝通要保持誠懇,當他們因為不能正常上學感到挫折時,父母可以平靜地解釋疫情的情勢,安撫他的情緒。家長要討論嚴肅的話題時,可以等到小朋友睡了之後,因為他們經常會傾聽和觀察。
用「我」字作開頭
除了抒緩子女激動的情緒之外,家長在說話時,可以多用或者鼓勵子女用「我」字來開頭,例如比起「你快點去吃飯」,「要是你不吃飯我會擔心」等方式,因為心理學認為,以「我」字作主語的句子較為溫和,也更能表達內心感受。
保持小朋友的作息正常
即使在不用上學的日子,家長也要確保他們的作息時間,該活動的時候就多動,該休息就要停下來。小朋友運動時排除多餘的能量,可以減少他們的沮喪感,甚至減低小朋友之間的衝突,他們會認為攻擊對方例如推撞、拳打腳踢,可以將抑壓的能量揮發。所以多讓小朋友在戶外運動,多跑動發洩精力,才不會互相打架。
介入成為發言人
小朋友間發生的爭執,很多時由於他們的溝通技巧不足,無法向對方解釋自己的想法,家長可以適時介入,為他們作出談判的方案,例如讓他們每人輪流玩玩具10分鐘,並用計時器計着。
讓子女團隊合作
當小朋友玩遊戲、踢足球時,可以建議他們成為同一隊,並與他們競賽,這樣能令小朋友們一起努力,而不是互相鬥爭,提醒他們是在同一方。有時候小朋友在遊戲過程中,會感激有彼此作為隊員,在獲勝後更會友好地擊掌。
資料來源:CNN Health
相關文章:開學│家長返工難督促子女網上學習 未能集中易分心 專家8招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