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親製生日蛋糕 以食物培育孩子 陳美齡對食飯有一個要求……
70年代,憑藉可愛外表與甜美歌聲,陳美齡是位紅遍香港、日本、東南亞的歌手。90年代,誕下長子後,她遠赴美國唸書,並於史丹福大學取得教育學博士學位。今天的她身兼作家、大學教授,而在大多人眼中,更是一位教子有方,談吐優雅的母親。
筆耕多年,今年她推出兩本新作。其中一本是她首部圍繞食品教育的著作。「食嘢係人最基本嘅慾望,『食』字由『人』字及『良』字組成,我哋食嘢係為咗成為一個更良好嘅人。而喺我教仔嘅過程中,飲食係一個非常重要嘅支柱。」
攝影:龔嘉盛、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不讓孩子獨自進食
陳美齡今年推出新作《令孩子身心健康的23個飲食教育法》,分享不同年齡的孩子的飲食需知、簡易食譜,以及如何透過食物與孩子溝通。「喺我其他育兒書中,我發現自己唔係用好多篇幅嚟講飲食。小朋友如果唔健康,又點教得佢叻?而健康其中一個好重要嘅條件,就係飲食。我哋應該點樣食嘢、食乜嘢、同咩人食嘢,都係非常之高嘅學問。」
她認為,家長應讓孩子從小學懂欣賞食物、明白與食物的關係。而她照顧孩子其中一條黃金法則,是從不讓他們獨自進食。「父母同小朋友一齊食飯係非常之重要,有幾個好處。例如可以睇到佢哋嘅狀態,明明好鍾意食嘢,但今日食得少,點解呢?平時好鍾意講嘢,點解今日唔出聲呢?可以即刻知道佢問題,令小問題不至於變成大問題。」
她補充,孩子與其他人同枱食飯,更是一個學習過程。「小朋友一邊食嘢會一邊觀察,我成日都突然問小朋友『你覺得點?』。除咗想佢參與討論,亦喺佢無意中訓練聆聽力、理解能力、思考並擁有自己意見,再發表。人係不斷要學習,有咗呢個習慣,對佢日後成長都好有利。」
從下廚中學習
不時與孩子一同用餐,陳美齡自言不算是位廚藝了得的母親,但喜歡下廚,還會與孩子一起動手煮,就如他的長子自3歲起便開始接觸料理。一方面學懂自立,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數學、策劃能力的鍛鍊。
「煮餸就係算術,用幾多錢、買幾多嘢、幾多個人食,預算幾多時間煮,可以具體化咁等佢哋感受算術係有用。小朋友學習時,當佢哋覺得有用,係學得特別快!過程亦牽涉策劃能力,去邊度買、同邊個去買、幾時去買、點樣煮,好多嘢要諗!」
她憶起與三位小孩一同烹飪,大家總有不同意見。「就算同一個食譜,每個人煮出嚟一定有啲唔同,漸漸小朋友就會有好多意見。同時亦給予佢哋創作空間,學懂欣賞別人,明白原來呢個世界係可以有變化,有差別先可以更精彩。」
她坦言,在學習烹飪的過程中,總必經歷無數失敗。「煮餸係要失敗幾次,先會好味,咁亦教到佢其實失敗係唔需要驚。當你成功時,一個人食,你會覺得好乏味㗎喎,亦意味當你成功,要懂得與人分享,先會有快樂嘅人生,呢啲都係無意中教到嘅人生道理。」
透過食物表達愛
陳美齡分享,在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個堅持,就是每年都會親手為孩子製作生日蛋糕。「每次問佢哋想食咩蛋糕,係會答『恐龍蛋糕』、『老虎蛋糕』、『熱帶魚蛋糕』,每次都好大挑戰!前年我生日,大家食完飯閒聊,佢哋三人發誓,如果日後有小朋友,每年都要自製蛋糕俾小朋友。我開心到呢… 真係好安慰!即係表示佢哋覺得呢個係好好嘅回憶,感受到媽咪嘅愛同努力,希望佢哋啲仔女都一樣可以咁開心。」
曾修讀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學,陳美齡分享,其教養之道離不開「愛」。「唔係話要贏在起跑線,所有嘢from start to finish都係愛。我嘅理念係無條件、無限量、隨時隨地嘅愛,無人會比你更愛你自己嘅仔女。唔係你生咗,就自然會去愛,係要你去湊,先會發揮父性、母性。」
她提到,孩子於0歲至12個月,是與父母建立關係的關鍵時期。「香港大多父母忙得滯,覺得呢個階段小朋友都唔識嘢嘅,交俾第二個湊咪得囉,係錯㗎!之後有咩事情,佢情願去搵工人,到咗青春期,就真係會反叛,就算廿幾、三十歲,都唔會覺得佢係需要尊敬你,或者值得佢去愛你。你真係愛佢,佢係會聽你話、信任你。唔係因為怕你,係唔想你失望、傷心,呢樣就係我哋做父母最想做到嘅境界。」
陳美齡新書《為孩子身心健康的23個飲食教育法》的星級作家親筆簽名本,將於7月15日至26日期間預售,詳情可登入萬里機構網站。
相關文章:【書展2020】貿發局宣布書展延期 書商轉戰網上推多項購書優惠
書展將延期舉行,不過暑假舉行的書展一直是不少書商銷售的黃金時期,不少參展商舉行網上書展,包括一眾童書、教材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