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停課】成立專責小組拍片教防疫 校長:已為復課做好準備

撰文:鄧煥儀
出版:更新: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全港中、小學復課日仍然未明。停課期間,除了忙於網上教學,不少學校亦持續進行防疫工作,預備物資,為復課作好準備。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近日為校舍噴上防疫塗層,加建操場以分流學生,同時成立防疫專責小組,負責採購物資及籌備拍攝教學短片,助學生建立防疫常規。校長孫群英表示,校方可隨時應對復課,惟若沒有充足妥善的防疫物資及跨境生安排,相信教育局不會輕言復課。
攝影:龔嘉盛

停課期間有學生寫信給校長,表示想念學校。(龔嘉盛攝)

資助屬杯水車薪

停課期間學校忙於抗疫工作,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校長孫群英表示,除了一般清潔,硬件亦要作好準備。「學生本來是在禮堂聚集,現時加建了一個新操場,希望復課時可把學生分流得更好。天水圍的校舍面積較大,有這個條件可以做。疫情前,學生每天上學也要探熱,我們慣用手動探熱器,現也要考慮購入紅外線測溫器,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採訪當日,學校便為校舍噴上由科大研發的本地製防疫消毒劑,為校園環境添上長效防護。

除了硬件設施,校方亦積極搜羅防疫物資,包括口罩、消毒地毯、酒精搓手液等。「最困難係從唔識嗰樣嘢,去到你要成為專家,懂得分辨質素嘅高低。老師都要不停參考科學報告,比較效用。」副校長陳桂英補充:「我們的專業只是教書,對防疫知識,也需要摸索。老師們要去參與會議,參考其他學校的做法,接收最新的資訊。過程中也需要家校合作,如訂口罩時也會把信息發放至家長群組,具醫療界背景的家長會幫忙看看規格。」

物資預備需要一定資金,對於早前由政府發放予教育界的「防疫抗疫基金」,孫校長直言是「杯水車薪」。「而家就咁噴一噴(防疫噴劑)都無哂,買口罩都唔止,仲有消毒液、地氈,唯有動用辛辛苦苦儲返嚟嘅錢,量入為出。」

+6

確保防疫意識

令孫校長憂慮的,是如何確保學生復課後在校園內的安全及上課期間的防疫意識。「啲細路其實係好掛住老師,好想返黎,可以想像停課咁耐,學生復課係十分興奮,所以要訓練佢哋嘅防疫常規。例如上堂飲水,口罩要如何處理?如何處理自己的食物?」孫校長形容,校園就如一間住了900人的大屋,裡面有三、 四十間房,多個管家,如沒有統一做法,便會容易出亂子,因此教職員之間亦需就防疫工作達成共識。

就此校方特別成立了防疫專責小組,除了協助日常的硬件購置,更會收集家長的意見,籌備拍攝一系列教學短片。「讓學生知道由踏入校門的一刻,直至放學,需要注意的防疫細節。我們會設想期間有可能發生的情景,例如除口罩時要點做?如何棄置口罩?離開課室、上體育課又有什麼要注意?」短片打算在當局宣佈復課後向學生發放,讓他們在家長的協助下,事先在家練習。「學生接收影像訊息比文字訊息容易,回校前與爸爸媽媽一起預備,在家裡先做一些基本的常規訓練,反過來也給予家長信心,知道學校已預備好復課。」

除了本地學生,學校亦有跨境生,以及來自日本、台灣的小朋友就讀,孫校長坦言,不少本地家長對交叉感染存有憂慮。「香港人的防疫意識很高,有很多憂慮,而這些憂慮是正常的。如何處理外地回來的小朋友,不是一、兩間學校可以決定,這牽涉到入境政策、當局的防疫措施,我們仍在等待教育局指引。停課以來我們亦不斷與分區校長會、教育界議員交換想法,幾時復課我哋隨時ready,但如果未處理好防疫用品、跨境生的安排,全日上課有一定危險,相信教育局亦不會輕言復課。」

+6

視像學習小組

停課期間,不少學校都活用電子教學。孫校長分享,校方的網上課程除了中、英、數、常,亦包括音樂、體育、視覺藝術、普通話和生命教育課等,摒棄實時直播教學,取而代之的是製作影片、錄音、簡報、網上工作紙等,一次過上載一星期的課堂和教材,讓學生和家長彈性安排學習時間。「成班學生嘅直播教學,佢哋跟唔到就跟唔到。如果家裡的器材準備得不好,或有些是用父母的手機上網,父母上了班,根本就參與不到課堂。拍片的話,鍾意睇幾多次,幾時睇都得。」

陳副校表示,不是每一個學生的硬件也容許實時教學,給予他們影片及簡報,反可成為他們的溫習工具,「唔識可以睇返轉頭」,同時讓他們學習時間管理。「大學生的設備配套相對理想,亦可以控制上課環境,但(直播教學)對小學生嚟講,我係有hesitation(猶豫)嘅。大型video conference(視像會議),最重要嘅係互動元素。一大班學生,要佢哋舉手答問題,其實很困難。如果無互動部分,咁不如我拍條片俾你。」孫校長補充,校方定時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若察覺學生的進度有差異,便會集合幾個進度較慢的同學,安排一次視像對話。在視像學習小組裡,老師會與學生重溫上星期的重點,練習英語會話,以及讓他們發問。「有老師同佢哋傾吓計,係會醒神啲。」

教育界共享文化

孫校長坦言,不少家長陸續恢復正常上班,沒有大人看管,學生也不其然開始鬆散,老師得花心思吸引他們注意,例如音樂老師便收集學生在家以不同物件作敲擊樂及唱歌的片段,並與其他學生分享。「同學在家拍了短片,交給老師,老師把它們剪輯。學生發現自己上鏡,又見到同學仔,就會好開心,參與度亦有所提高。現時老師的製作愈來愈成熟,開始諗點樣有變化,例如嘗試剪輯學生的唱歌跳舞片段,好似台慶咁,佢哋有咁嘅crazy ideas(瘋狂點子)我都好鼓勵。」

她形容現時的停課時間比沙士時期長,這段抗疫日子在其教學生涯來說很「非一般」,除了令電子教學比預期更快地推進一步,最令她感觸良多的,是教育界的共享文化。「最大感受是香港的教育界真的很好,在網上的教職員群組裡,很多老師很願意把自己的教學方法分享出來。『可以咁樣教喎』、『用呢個app會更好喎』,這種教育界裡的分享文化我也十分欣賞。」陳副校補充:「不只香港,全世界不少學校停課,我們也收到不少外國免費上架的電子圖書、免費博物館參觀、話劇等。大家隔住見唔到面,分享就喺呢個時候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