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日日在家懶懶閒 三招令孩子自動波學習|Karen 教養信箱

撰文:Karen媽媽
出版:更新:

香港人在2003年經歷了沙士事件,沒想到2020年的1月讓我們一起抵抗武漢肺炎。當大家都留守家中消毒來避疫或通宵達旦排隊買口罩時,我感到社區裏充滿著關懷,一股強大的正能量像暖流般包圍著香港這個家。

這幾星期,家人和朋友都很關心對方,不時分享買口罩和消毒產品的信息,甚至一起網購從外國入口的口罩。另外,當爸媽的都想把現況解釋給孩子聽,因此大家很開心見到公立醫院骨科專科醫生李揚立之特別繪畫的「抗疫小夥伴」小冊子。這讓孩子對武漢肺炎有多些認識,也提高一家人基本的衛生常識。還有,我們都有時在網絡上收到些意外驚喜,就是看到一個又一個的感人故事(例如:藥房、食店或嬰兒用品店免費派口罩)。這讓我有機會與孩子分享香港人「守望相助」的精神。

在抗疫期間,孩子們都不用上學,只可留在家,又不敢外出。若然父母可以在家工作,孩子就算感到無聊亦總算有父母的陪伴。可惜的是很多的父母都是在職人士,需要外出工作,只好讓孩子在家發呆。如果你想改變這個情況,就可以開始訓練孩子自己在家事事自動波。希望這三個「正面管教」的技巧可以幫到你。

一. 日常慣例表

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編寫日常慣例表,讓孩子有參與和選擇的機會。當大家定好日常慣例表,父母就可以請家中的照顧者按照規定而進行,從而令孩子習慣在固定的時間做好不同的事(例如:學習、遊戲和休息)。我們要注意的是:最好別為孩子編排得過於密密麻麻。重點是我們要讓孩子完成自己答應過會做的事,從而懂得「講過要算數」的道理,並慢慢地培養出孩子的責任感。

二. 啟發性提問

每天外出工作前,父母可以跟孩子講再見的同時提出一條啟發性問題,從而讓孩子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若想孩子自己在家學習自動波,父母的準備功夫就不可少。父母可以先留意一下孩子在學校研習的課題,再搜集相關資料,並按孩子的學習程度去設定一些合適的問題、供孩子自己閱讀的繪本和一些適合孩子單獨玩的益智遊戲。重點是我們應允許孩子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地方,並提供準備好的資料來引導孩子思考,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在家裏尋找答案或得出結論。

三. 正面的鼓勵

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瑞克斯(Rudolf Dreikurs)說:「孩子需要鼓勵,如同植物需要灌溉。」由此可見,父母每天都應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像幼苗般有充足的水份來茁壯成長。既然鼓勵如此重要,父母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鼓勵呢?關鍵在於父母的對孩子的關注點,就是著眼於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缺點。孩子自然會懂得欣賞自己,並追求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在「正面管教」的教養風格中,鼓勵是一個幫助孩子發展性格優點和個人能力最好的工具,有助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在這段抗疫時期,孩子們都需要長時間逗留在家,足不出戶,他們難免會無時無刻都需要父母的注意力。父母除了要分配好親子時間之外,還應預留些時間和空間給自己,從而保持好情緒去奮鬥抗疫。為了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我和老公都一起編寫新的晚間慣例表,使大家都各自有一段私人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例如:閱讀教養書籍)。 若然你有興趣學習更多「正面管教」的技巧,就可以隨時報讀3月份的家長課程(http://bit.ly/kny-parenting-01)。當中,大家可以透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及集體遊戲等親身體驗「正面管教」的教養理念、方式及技巧吧!

作者簡介:

Karen媽媽(專頁:KIDS N YOU

KIDS N YOU 奇遇有限公司創辦人,也是認證「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和教養專欄作家,著有《全職媽媽看電影》。Karen畢業於英國里茲大學食品研究及營養學理學士及倫敦帝國學院國際健康管理學理碩士。育有一子一女的她深入了解各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學實踐,並持續進修「正向心理學」和「正面管教」。着重運用性格優勢,深信以「不打罵、多鼓勵」的教養方式可培養身心靈健康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