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靜心】釋放壓力覺察當下 媽媽:孩子頑皮時會換個角度去睇

撰文:余嘉文
出版:更新:

香港人生活壓力大,壓力下情緒隨時失控,父母容易將晦氣說話衝口而出。近年靜心(Mindfulness)活動開始普及,Stephen和Svah兩夫婦就開展了「幼兒靜心」交流平台,讓爸爸媽媽和孩子專注當下,釋放由思緒與情緒累積而成的內在壓力。
(攝影:盧君朗)

採訪當日秋高氣爽,Stephen和Svah帶領9個家庭參與活動,活動開始前參加者先自我介紹,互相認識,然後Stephen會一邊敲響頌砵,一邊為各位家長朗讀一段文章,開始課堂。

Stephen會一邊敲響頌砵,一邊為各位家長朗讀文章。

Stephen再次敲響頌砵,並讓小朋友躺在父母身上,直至頌砵聲音消失,父母親吻孩子臉頰喚醒他們,然後交換角色再做一次。

其後,Svah讀出有關守護星的繪本,讓父母為孩子「準備」守護星,在孩子感到緊張的時後,用守護星保護孩子。

接著便會玩一些有關五感的靜心活動 ,採訪當日玩有關觸覺的遊戲-石頭朋友,Stephen讓父母和小朋友尋找一顆石頭,然後摸摸石頭,感覺其重量、質感、大小、形狀,看看其顏色、花紋等等,然後閉上眼回憶石頭的樣貌。Stephen會將所有石頭混合在一起,要求小朋友找出自己的石頭。最後再敲響頌砵,讓父母和孩子放鬆心情,完結課堂。

在草叢中找到喜歡的石頭,和它做個朋友。

Svah表示,以往一家三口都有在家中進行靜心的活動,但覺得自己一家進行靜心容易懶惰,因此希望集合同區志同道合的人,每週一起練習靜心,互相提醒。Svah認為家長照顧小朋友有壓力,走出社區做靜心可以分享壓力。「在情緒不穩的時候可以選擇適合的回應方法,而非馬上生氣。例如幼兒吃飯的時候會將食物周圍掟,靜心可以讓大人覺察當下,選擇用適合的方式回應小朋友及其行為。」

Svah認為走出社區做靜心活動可以互相提醒,並分享壓力。

Svah表示訓練靜心有助小朋友保持專注、 覺察情緒、 專心讀書等等。「我們希望小朋友繼續做小朋友 ...練習靜心是有質素親子時間,有很多家長經常說忙工作無法帶小朋友,親子時間就是假日去主題公園、藝墟等等針對小朋友的活動,但練習靜心是針對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活動。」

練習靜心是針對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活動。

有很多人認為,只有壓力大的人才需要練習靜心,但其實只要是希望有一刻專注、寧靜的人就可以練習靜心。「靜心目標是回到當下,生活當中有很多選擇和顧慮,靜心就要希望不要想太多過去或未來,專注當下。」Svah又指,「很多時候小朋友頑皮,家長會下意識馬上發脾氣責罵孩子,但靜心下便會發現其實孩子可能只是想喚起父母注意,出發點其實只是因為愛父母。」

練習靜心可以隨時隨地,例如小朋友出現緊張或敏感的情緒時,父母可以用「守護星」讓孩子放鬆;在小朋友失去耐心的時候,例如排隊等車、 等待面試等,父母可以和孩子做呼吸練習,舉起五隻手指,像吹蠟燭般「吹熄」手指,從而放鬆心情。父母亦可以在睡覺前和孩子手拖手圍圈,然後深深吸一口氣,呼氣時輪流唱出「om.....」, 連續做三至五次呼吸,這樣對入睡很有幫助。

靜心遊戲讓小朋友打開五感(視、聽、嗅、味及觸覺)。

育有一對孖生姊妹的Summer姨姨表示,初為人母日常生活並不容易,每日呼喝催促孩子非常辛苦。「小朋友不一定是學游泳、音樂,或見到成效的興趣班,其實練習靜心時一齊用得著的。」,她表示練習靜心最大得著其實是自己,「今日早上妹妹將一樣不可以隨意摺起的東西摺起放在玩具箱,她想收拾,當下第一個反應我想責罵她,因為會壞,但妹妹的想法就只是想親自收拾,然後我停下來,讚她妹妹很叻會自己收拾。我覺得這就是當下的選擇,我選擇放下,東西壞了不緊要,重要的是欣賞她當下自己收拾的心情,因此只要慢一慢,便可以提醒自己。」

參加了3次的爸爸Andrew就表示,囡囡容易生氣,看新聞知道練習靜心對小孩情緒有幫助,因此便參加活動。「如果自己沒有參與靜心活動,就容易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參加活動後開始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同樣是參加了3次的媽媽Ada就分享指,以往照顧小朋友有壓力,參加靜心活動希望可以讓自己靜下來,同時希望讓小朋友養成練習靜心的習慣。「我很高興能夠接觸靜心活動,我覺得最重要是能否每日練習靜心,參加課程能夠透過小活動讓小朋友練習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