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補習班】9成性侵犯者非陌生人 保護自己認識好、壞接觸
社會不時發生兒童性侵犯案件,而侵犯者往往是受害人身邊熟悉的對象。護苗基金高級教育主任楊文慧(Elia)表示,所屬機構在2017至2018年曾統計,有9成侵犯者是受害人所認識的,包括老師、 親人、 朋友 、或是任何認識的人。Elia又指有些侵犯者會以「行動前有詢問小孩的意願」來辯駁以圖脫罪,但小孩的認知和理解往往未夠成熟去判斷何謂性行為或侵犯者的意圖,因此需讓小孩認識好、壞接觸,學會保護自己。
雖然性侵犯已不是新鮮事,但市民對此仍有誤解。根據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和社會福利署的資料,兒童性侵犯定義如下:
—指一切透過武力、欺哄、討好、物質誘惑或其他方式,把兒童引進性接觸,以求滿足侵犯者性需求的行為。而所謂性接觸,可包括有身體接觸的行為,例如性交、手淫、口交、愛撫等;但常被忽略的是沒有身體接觸的行為,例如向兒童露體、吩咐兒童露體、勉強兒童看色情錄影帶、拍攝兒童裸體照片、利用兒童從事色情行業等,也可算在兒童性侵犯之列。
—性侵犯可能發生在 家中或其他地方,侵犯者可能是 兒童的父母、照顧者、其他 成年人甚或其他兒童,侵犯行為 可以個別或有組織的方式進行。
—兒童性侵犯有異於隨便的性關係,後者不涉及一方對另一方性方面的利用,例如男童與女童之間隨便的性關係,雖然男童可能會因此觸犯猥褻侵犯(非禮)或與未成年少女非法性交的罪行。
—根據律政司的意見,任何依賴他人照顧或發展不成熟的兒童和青少年如涉及其不能完全明白的性活動,會被視作不能作出「知情同意」。舉例來說,某名兒童如為了換取零食或金錢而涉及性活動,即使他曾經向施虐者表示「同意」,也不能被視作已經作出「知情同意」。
根據以上資料,性侵犯不一定有身體接觸,Elia舉例曾有侵犯者致電給小孩,以進行性教育為由要求小孩跟從自己的指示,例如脫衣服或撫摸自己的身體。性侵犯的方式層出不窮,家長難以逐一向小孩說明,因此Elia認為可教小孩認識「好接觸」和「壞接觸」,拒絕和停止對方讓自己身、心理不舒服的行為,讓小孩在日常生活中也懂得保護自己,日後遇上不法之徒時亦有勇氣拒絕。
小孩有疑問點答好?
爸媽總是教導小孩不要接受陌生人的引誘,事實上9成性侵犯者都是小孩身邊的親友,更有家長表示小孩看新聞後曾詢問「為甚麼要侵犯小孩」、「爸爸日後會否侵犯我?」等等。
對於第一個疑問,Elia建議根據小孩的能力找適合的措詞,用小孩理解的例子,嘗試解釋「每個人犯罪的原因都不同,可能是犯罪者患有心理疾病、不能控制自己的慾望、行為因而犯錯」這概念。
至於第二個問題,Elia則表示著眼點並非「誰誰誰會否侵犯自己」,家長不應也不需要強調要防犯某一個人,而是應讓小孩知道身邊有各種不可預料的危險,因此要學會保護自己,遇到危機時要懂得拒絕讓自己不舒服的行為。同樣地,Elia亦提醒家長應要尊重小孩的意願,如小孩能明確地表達反感的情緒,例如不想被親人擁抱、想有私人空間,爸媽亦應尊重,以免小孩慣於勉強接受反感行為。
如懷疑小孩遇上性侵犯,爸媽該怎樣做?
當遇上性侵犯時,小孩的身、心理或會出現不同的徵狀,爸媽們可參考以下識別指標:
不過,縱使小孩出現以上特徵,亦未必等於真的受到性侵犯,仍需透過檢查和詢問查證。Elia很明白當家長有懷疑時都會很生氣、傷心,和急於找出真相,但這時爸媽更要保持冷靜:「當家長心情很亂、很生氣時,小孩亦會感受到父母的情緒,但小孩不一定明白爸媽激動的原因,甚至會懷疑是否自己做錯事、自己頑皮或其他事情 做得不好才讓父母生氣,因而反過來讓小孩責怪自己。」
Elia指出,在性侵犯案件中,做錯的一定不是被侵犯的小孩,因此在處理時爸媽亦要小心不要表露任何責怪的意思,例如「為何不早點跟我說!」「你早些告訴我就不會有事了!」這些說話對於已被侵犯的小孩來說是二次傷害。
向小孩查問細節時,Elia建議用開放式問題,例如「告訴我發生甚麼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甚麼時候發生的?」這些詢問方式可讓小孩說出更多內容。相反,「是否誰誰誰搞你?」「是否上星期三在誰的家、他拉你進房間時就摸你?」「他是否這樣摸你?」「他是否掂你陰部?」這些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的問題會讓小孩傾向回答某個答案。另外,家長亦不宜追問相同的問題,以免小孩有「剛才明明答了不是,為甚麼爸媽還繼續追問?難道我答錯了?是否要答是,爸媽才不再問?」這種想法。
Elia又強調,不論小孩在詢問過程中能說多少內容,這已是十分勇敢的表現,家長應給予讚賞,讓子女有信心和感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