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幼兒學社交、初小建立正確價值觀 社工推介10本繪本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除了學業,品德教育亦是家長們很重視的教育,而品德又與價值觀關係密切。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社會服務協調主任吳健文(文Sir)指出現代家庭較多只有一孩,讓小孩容易養成較為自我中心的性格。加上有些家長保護小孩的意識較強,或會無意中灌輸了「要學精一點、不可蝕底」的價值觀,導致品德行為有機會偏差。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社會服務協調主任吳健文。

文Sir指出幼兒與初小的品德教育是有不同層次的,因為幼兒還在成長初段,很多想法、認知都還未成形,但進入幼稚園就是進入社交圈子,與同輩接觸機會大增,因此適宜先教導如何理解輸贏、分享、控制情緒等等。而初小是建立正常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可以教導較實在、可變成具體行為的品德。以下10本繪本,分別適合幼兒和初小學生,來看看文Sir的分享吧!

想了解更多夏日閱讀的好處,立即去到「夏日讓孩子飛」網站,了解更多。

適合幼兒繪本
《山姆第一名》——善良、友誼比輸贏重要

主角山姆經常參加賽車比賽,因為技術很好,經常獲得第一名。一次意外輸掉了,山姆便變得很低落,一蹶不振,下一場比賽亦變得毫無信心,更因為分心而慢了起步。隨著賽事展開,山姆重新振作猛追起來,展示精湛的技術爭取第一名,快到終點時卻看到5隻小雞在馬路上。山姆最後決定停車,下車幫小雞過馬路,因而再被拋離,山姆非常失望,這是第2次拿不到第一名了。最後到達終點時,卻看到全部人都為他的犧牲行為鼓掌,山姆便明白到第一名不是最重要的,善良和友誼更是可貴。

《分享椅》——學習與人分享、知恩圖報

小兔子做了一張小椅子,放在草原上,還在椅子旁放了一面「請」的小牌子,讓別人坐。有一天,正要回家的小驢子剛好經過,他把裝滿橡實、重重的籃子放在椅子上,自己就坐在大樹下睡著了。然後第二隻動物經過,以為「請」的意思是請他吃橡實,吃完便放下自己的蜜糖……如是者不斷有動物經過吃掉椅子上的食物,然後又放下自己的東西。最後驢子醒來後,便看到自己的橡實變了栗子。故事最後雖然沒有再深究驢子對於橡實變了栗子是快樂還是生氣(家長也可和小孩討論這部分),因為重點是希望讓小孩知道享用別人的東西後,也要懂得分享自己所有的。

《愛哭公主》——學習接納不如意的事、控制情緒

 愛哭公主非常愛哭,動不動就會因小事大哭,例如與朋友穿了一樣的衣服。一天媽媽表示為她舉辦一個粉紅色派對來慶祝生日,然後大家便把城堡佈置成粉紅色。到了生日派對當天,大家都精心打扮、全身穿成粉紅色來參加,忽然現場出現了一個黃色的氣球,愛哭公主覺得自己的派對被破壞了,而大哭兩個半小時,把朋友們都嚇走了。

過後愛哭公主亦非常傷心,覺得自己破壞了派對,並希望可以再次舉行黃色派對,並期待下次能好好控制情緒。到了當天,整個都是黃色的現場又再出了一個觸目的藍色帽子,到底今次公主能控制自己的眼淚嗎?與朋友享受開心的一天嗎?

《不是我,是他不乖!》——何謂「不乖」?

大野狼老師因要要事要到教室外走一趟,離開前特別叮嚀小豬、兔子等學生要乖乖的,不可以欺負其他同學。不過當大野狼老師剛離開,學生們就開始胡鬧了,互相追逐、拉耳朵等等。這時大野狼老師回來了,學生們便互相推搪,指是對方不乖,老師生氣了,更讓所有人去罰站。過後大野狼老師卻十分後悔,認為自己才是「不乖」。

這繪本對於幼兒來說略為深奧,文Sir建議家長與小孩討論到底學生們甚麼行為才是「不乖」,是沒有跟隨老師吩咐?過後不認錯、互相推卸責任?還是大野狼老師不問情由便懲罰所有人才是不乖呢?這繪本最精妙的是在生動可愛的故事中,滲透「不因強大(野狼)而驕縱、不因弱小(兔子、小豬)而自卑」的道理。

《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培養同理心、愛心、責任心
又名《我和我家附近的野狗們》

書中的主角小男孩因為非常害怕流浪狗,認為牠們又骯髒又兇惡,便想盡辦法避開狗隻,例如裝作一棵樹,更畫了一張社區地圖,期望找出一條沒有狗的路來上學。一次主角看到捕犬隊抓走流浪狗,爸爸便向他解釋很多狗是被棄養才流浪,男孩明白流浪狗的可憐之處後,亦知道為何牠們會這麼骯髒,便懂得同情和用愛心來看待牠們,更希望收養一隻,從中學懂負責任。

適合初小繪本
《不可以搶我的糖果!》——學習保護朋友、與人分享

首先問問大家,在封面上看到多少隻恐龍呢?

小恐龍有一包糖果,正在「你一粒,我一粒」的分成兩份,其中一份要給牠他的朋友。這時大恐龍過來,小恐龍友善地問要不要一顆,大恐龍卻霸道地說要整包取走。小恐龍指不能,因為還要分給朋友,大恐龍看到牠身型細小,認為牠的朋友一定也比自己弱小,便開始展示自己的力量希望強搶。最後發現原來小恐龍的朋友一直被二人踩在腳下,身型更是非常龐大,但小恐龍卻說「雖然朋友可以吃掉你,但牠不會這樣做。」這故事包含的訊息非常多,例如不因能力大而行惡、學會分享和即使條件較弱也可保護好友等等。

《敵人派》——學習寬恕、如何化敵為友

主角非常討厭新搬來的鄰居小傑,視他為頭號敵人,爸爸便提議為他製作一個「敵人派」來毒死小傑、消除他,但主角必需先跟小傑玩上一整天,從而消除他的戒心,讓他乖乖吃下「敵人派」。

在相處過程中,主角從初期「扮friend」,到逐漸玩得樂而忘返。然後爸爸說「敵人派」做好了,叫主角和小傑一起來享用,這時主角已喜歡上小傑這個朋友,不希望他被毒死。最後小傑吃了「敵人派」沒有死掉,便明白爸爸的用心良苦。故事最後,小傑仍然存在,但敵人卻「消失」了,因為主角不再認為小傑是敵人,爸媽可以跟小孩探討主角的想法為何會轉變,學習寬恕別人。

《敵人派》寓言深奧,而且字數較多,文Sir建議由家長與初小學生共讀,而高小學生則可嘗試獨自閱讀。

《壞種子》——學習在未了解之前,先不隨便評論別人;「好」與「壞」是自己的選擇。

這是一顆壞了的葵瓜子的故事。實際上葵瓜子不是壞了,只是自暴自棄,原因是其他種子如開心果、栗子都說他很壞,指他脾氣不好、不守規矩、不把東西放回原位、說謊、經常遲到、插隊等等,但其實這些都是誤會,但當其他種子在指責葵瓜子的時候,他都聽到了,因而自暴自棄。後來一天,開心果說了一句「他已經沒那麼壞了」,葵瓜子也聽到了,並決定要改變,不再當壞種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向,而我們通常只看到很少部分,以少部分觀感來判斷一個人,這是否正確呢?

《誰是第一名》——學習尊重不同的想法

大餅非常擅長畫畫,多次取得繪畫比賽冠軍,今次就被邀請當繪畫比賽評審。過程中,大餅指小狗畫的太陽不是紅色是錯了、蜻蜓的畫都是一點一點的、毛毛蟲所畫的花也一點都不像花,便忍不住指責大家都畫錯。

冷靜過後,大餅發現每種動物所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例如小狗是色盲,牠分不清紅色和綠色;蜻蜓的大眼睛裡還有無數的小眼睛,因而視野是一點一點的,大餅因而明白大家不是畫「錯」了,而是因為每人所看到的畫面都不一樣,從而學會尊重各人的看法。

另外,大餅以外的三位評審其實是代表了西洋美術史上不同畫派畢卡索、蒙克、高更,書中參加比賽的動物的畫作也跟一些名畫作品相似,在學習尊重不同的想法,家長也可跟小孩一起研究藝術呢!

《老虎麵包師》——學習不以貌取人

麵包師貝禮很喜歡小孩,除了講故事給孩子聽,也喜歡做麵包,因此大人和孩子都很喜歡他。但有一天,貝禮脫下廚師袍,大家驚覺原來他其實是隻老虎!認為太危險了,並禁止孩子再去接觸麵包師貝禮,甚至請警察逮捕他,把他關進籠子裡,把牠過去的好行為一一抹殺。不過在孩子心中,老虎貝禮只是個親切的麵包師傅,小孩一起去探望時,看到貝禮無助地哭泣,便開始思考貝禮的內心是什麼樣的呢?

想了解更多夏日閱讀的好處,立即去到「夏日讓孩子飛」網站,了解更多:https://www.readingisjoyful.hk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