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德學校】村校被錦田古蹟環繞 小學生變做「講故佬」
長假期即將來到,很多人都在計劃到外地旅遊,其實香港還有很多地方未被認識,有待我們去好好發掘。位於元朗錦田的通德學校,被古蹟環繞,一群四、五年級的小學生變身為「講古佬」,做小導賞帶大家一起認識錦田。
攝影:歐嘉樂
不說不知,原來錦田是一個滿有歷史的地方,不僅曾對抗英軍,也有很多載有當地文化的古跡建築,而最近有藝術家在錦田畫上一幅幅繽紛壁畫,新舊共冶一爐。
想多多認識錦田,可能要請教通德學校的一班「小導賞」,他們自行收集了不少有關錦田的歷史和文物建築資料,更請教了當地的「活字典」鄧英華先生,深入地探究過錦田的文化和歷史,最後由老師協助下製作成「導賞路線」。早前,有來自澳門的中學生到校交流,學生們便第一次帶團出發,讓大家也對錦田也有更多認識。
便母橋:
位於錦田水頭村,由孝子鄧氏鄧俊元建於康熙43年(1710年),是為了方便母親過河探望自己而建成,共花了6年時間建造,於康熙49年(1716年)竣工。而在2013年,在便母橋附近加建了新便母橋,減輕舊橋的負荷。
長春園:
一級歷史建築,位於錦田水頭村,約建於1860年,至少逾百年歷史。這是整個錦田古蹟群中,惟一訓練武科人才的學堂。現時園內仍放置了三把曾用來習武的鐵關刀,分別重65斤、85斤和112斤。
二帝書院:
香港法定古蹟之一,位於錦田水頭村,是一所供奉文昌和關帝的教學場所。書院前院以白磚砌成,稱為「白石巷」,因此學生又被稱為「白石巷子弟」。在二戰之後,已不再作學校用途。
泝流園:
又名「知稼堂」,位於錦田水頭村。院入懸掛「父子登科」牌匾,為紀念鄧鳴鷥及鄧廷柱兩父子先後成為武舉人。
吉慶圍:
以「鐵門事件」著名。1898年,英國於1899年4月接管新界,但錦田居民不甘做英國的屬民,以吉慶圍為據點,與英軍展開血戰,最後關閉鐵門抵抗。英軍最後以大炮攻下,佔領吉慶圍,把鐵門拆除並送到倫敦作戰利品展覽。到1925年,由港督司徒拔主禮,交還鐵門。
壁畫:
由一群義工創作的壁畫群,現時共有32幅壁畫,內容以「愛」為主題,再加入圍村的傳統文化特色,是一個全新、具特色的景點。
黃偉立校長表示,學生在搜集資料時都非常認真和投入,選擇的古蹟和景點都別具意義,他們在計劃書中更發揮小宇宙,想像可以如何活化古蹟等等。黃校長又指,學校鼓勵學生關心社區,而區內鄧先生亦盼錦田的歷史能一代傳一代,便啟動了這個專題研習,「學生不只用紙和筆,更是親身去接觸、去了解、去查問」。
通德學校擁抱村校特色,校舍空間雖然不大,但色彩繽紛,而且一級只有一班學生,師生關係尤其親密。學校參考著重師生互信的芬蘭教育,學生在下午的課堂會嘗試木工、音樂、時裝設計等,為他們提供追尋夢想的機會。黃校長透露,「小學生導賞」日後或會舉辦公眾團,而他們亦正計劃利用錦田獨特的優美景色,籌辦森林課程,讓學生有更多不同的體驗。
***作為父母,每逢假日或長假期,都為了諗節目而頭痛,如果你有好玩及難忘的本地及外地玩樂推介,歡迎你跟我們分享,請把你想分享的內容、行程、相片及聯絡方法傳至parenting@hk0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