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小學生觀看衝突場面發惡夢 社工教5招疏導情緒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近日電視和網絡平台上,也不斷播放警民衝突的片段,有家長表示讀小學的孩子看過片段後,晚上睡覺時發惡夢。小學生未必有足夠的理解能力明白社會事件,家長擔心他們的情緒未能疏導,影響日後的身心發展。社工建議,如父母發現孩子的情緒已受影響,宜先停止接收有關的資訊。

(資料圖片)

近日就《逃犯條例》的修訂,社會上引起了不同意見人士的迴響,早前更發生過大型的警民衝突。在資訊快速傳播的香港,電視和各個網絡平台上,都反復播放過衝突的片段。有家長反映,就讀小學的孩子在觀看畫面後,感到情緒不安,甚至晚上發惡夢,擔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發展。

防止虐待兒童會署理總幹事黃翠玲姑娘表示,年幼的孩子或許不明白影片上的畫面,「睇到好多人打交會驚」。一旦家長發現小朋友的情緒已受到影響,建議先嘗試以下5步。

第一步:停止接收相關資訊

黃姑娘指,假如小朋友出現情緒不穩、焦慮和發惡夢的情況,已代表小朋友的身體已負荷不到負面的資訊和畫面,此時應該暫時停上接收相關的訊息,讓小朋友和資訊隔離。「即使家長想留意事態發展,可以在親子以外的時間,選擇用電視以外的途徑去接收。」她補充說。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黃翠玲。(受訪者提供)

第二步:按理解程度解釋

假如小朋友主動問起事情的起因和情況,家長可按他們的年齡、理解和認知的程度,客觀和解說社會的狀況。小朋友亦有權利去了解事件,父母可以說「社會上有很多不同的人,大家有不同的背景、立場和意見,大家都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包括兒童也有表達自己的權利」,父母也應強調「表達意見時,應以互相尊重為基礎,再用溝通和商量的方法嘗試解決」。

小朋友從影片畫面接收資訊,未必理解衝突的細節,理解為「他們在打架」。父母和他們討論時,也可以提及「打架和傷害自己,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鼓勵小朋友有意見時可以和父母表達和商量,父母很愛他,會盡力協助他解決疑惑。

第三步:陪伴在側

孩子出現不安情緒和發惡夢,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因此,父母宜多花時間陪伴在側,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明白父母會保護他、讓他感到安全。

(Photo AC 圖片)

第四步:勿否定孩子情緒

當小朋友向父母表達不安時,父母不宜說:「你咁細個,呢啲唔關你事。」、「唔使不安,佢哋唔會打你。」而忽略為孩子疏導情緒。

父母應欣賞孩子勇於表達,也應靜心聆聽他們的不安,接納他們擁有負面、不安的情緒。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你有不安的情緒,是正常的感覺。」繼而向孩子表示:「你現在是安全的,父母會陪伴你、保護你。」讓孩子感到安心,舒解不安。

第五步:轉移孩子視線

父母嘗試以上4步後,可以試播輕柔的音樂、和孩子玩喜愛的親子遊戲,又或是和他商量一下之後的家庭活動,令他的注意力從不安的事件上暫時離開,不讓不安感在心中累積。

黃姑娘建議家長需時刻留意孩子的身心變化,假如嘗試實踐以上5步,孩子仍處於焦慮、驚恐的情緒之中,建議尋求社工或心理專家的專業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