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遊戲教育】7個互動遊戲推介 有系統地提升幼兒能力發展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港大)教育學院融合與特殊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教研發展中心),推行爲期三年的賽馬會「玩學相長」計劃,旨在支援家長、教師、幼稚園和社會機構成為「遊戲教育」的推動者。團隊培訓老師和家長與幼童玩一些好玩、安全、互相尊重的「好遊戲」,讓他們掌握玩遊戲的技巧,輪流當小領袖,學會關愛和尊重別人;同時可發揮創意,變化遊戲。
以下為計劃所採用的學習概念模型和互動遊戲的例子,供各位家長、老師參考。
(所有插圖由賽馬會「玩學相長」計劃提供,插畫師為Fiona Sin)

學生正在玩「魔法椅」遊戲。(由主辦單位提供)

計劃詳情:【幼稚園教育】港大設「玩學相長」計劃 助家長教師推動遊戲教育

計劃採用了遊戲教育名譽顧問廖秀卿博士的「社交閃星星」(Social Star Mirror Model)的學習概念模型,令家長和老師可更有系統地運用互動遊戲去提升幼兒社交、學習自律和紀律等能力。

當中整合了以下五個關鍵要素(5P):

Play-連繫孩子、開心互動

集體互動遊戲的性質需要合作和尊重遊戲規則才能快樂地玩遊戲,它可以作為一種自然的篩選工具,讓教師識別未能合作完成遊戲的兒童,及早介入提供更多支援,讓兒童及早於互動遊戲中學習人際社交和加強自我控制的能力。

Positive Reinforcement-捕捉優點、引導反思

兒童能透過觀察別人、模仿學習、認同和反思來發展其良好社交行為。當兒童在玩集體遊戲表現良好社交行為時,得到成人或同儕清楚描述的讚許和回應,他們便可明瞭到自己的優點並加以鞏固。

Parent Training-薪火相傳、易子而教

培訓家長成為遊戲導師,成為教師的伙伴,不論是在學校或家庭的環境,都能發揮作用。家長會學習運用即時、明確、探問、引導和鼓勵的策略,與兒童一起玩集體遊戲時,直接了解兒童的問題,提升其學習社交的能力。當兒童習慣玩互動遊戲後,他們會自行創作自己的遊戲,能夠互動玩耍,家長干預和協助的角色,就可以慢慢減少。

+16

Programme-隨機應變、創意無限

社交課程在校園內舉行,不斷更新改進和評估效果。兒童會輪流帶領遊戲,學會互相尊重、接納和包容。遊戲活動讓不同特質不同能力的兒童都可以一齊玩,這種共融處境才是現實的環境,如同日常課堂的情況,兒童便可以轉化他們在遊戲環節中所學到的遵守規則和自我調適到校園活動,以及應用於日常社交生活中。

Point of Breakthrough-自製天機、零的突破

家長和教師需要為每位兒童建構一個成功體驗的機會。每位兒童必需在活動中經驗成就的一刻(成功突破)。這個突破點不單只是適用於兒童身上,也適用於成人,因為與兒童一同遊戲的過程中,也增強他們的遊戲技巧和能力。

對於一些缺乏社交技巧的兒童,這個成功突破是需要成人的協助才可以成功的。所以作為引導兒童學習的教練,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便是協助兒童找出他們的潛質和強項去建構成功經驗,並加以協助他們成功達到突破點。當成功突破後,便要繼續強化良好行為,繼續加強兒童在群體活動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這5P 扣扣相連,以面對面互動遊戲引導學童學習社交技巧。

了解過背後的學習概念後,以下為一些互動遊戲的例子,供各位家長、老師參考:

1. 魚仔游過來

學習重點:停動/聽從指令/觀察
遊戲玩法:

請小朋友扮魚仔(小魚手勢:雙手合上放在胸前)導師告訴小朋友他們都是魚仔,可在魚塘內自由地游,但要按指示作出相應動作。開始 > 可以游停止 > 要馬上停下來

小提示:明白遊戲玩法後,可輪流選出做得好的小朋友作領袖,並鼓勵說出揀選該位小朋友的原因 (欣賞正面行為)
變奏版: 家長教師可隨意更改遊戲元素而不改學習重點。例如把遊戲變為兔子跳過來。小朋友可扮兔子,依指示跳、停下甚至蹲下等。

2. 小步兵

學習重點:身體協調/平衡力/專注
遊戲玩法:

站在地上有線(或貼上膠紙)的一端準備以腳尖貼著腳跟 (tip-to-toe) 的方式在線上行

小提示:以不同方式行,以增加難度
1. 雙手平舉兩側 (呈T字型) 向前行
2. 雙手平舉兩側 (呈T字型) 向後行
3. 雙手垂直放身旁向前行
4. 雙手垂直放身旁向後行
5. 雙手伸直舉起合掌 (手臂貼耳朵旁) 向前行
6. 雙手伸直舉起合掌 (手臂貼耳朵旁) 向後行
7. 雙手伸直舉起反手合掌 (手臂貼耳朵旁) 向前行
8. 雙手伸直舉起反手合掌 (手臂貼耳朵旁) 向後行
* 可放不同安全小物件在頭頂行,增加樂趣及挑戰度
* 如可以,眼望前方,不要垂頭看雙腳

變奏版:在學校、家庭和公園都可進行,並加入其他元素。

3. 眼明手快

學習重點:聆聽、專注、反應
遊戲玩法:

枱面擺放不同物件或不同顔色但相同物件,一人說出要拿取什麼,其他人要鬥快去取。
例如:枱面放上彩色積木,「要一個紅色一個綠色。」

4. 磁力腳

「磁力腳」為站姿和坐姿設立了明確的規範, 令孩子容易掌握。(非純粹的「你給我企好!」)它同時能訓練孩子在有需要時候能馬上做出整齊的姿態,使遊戲過程更加順暢。「磁力腳」讓孩子幻想身體帶有磁力, 再被磁力「吸」到正適當位置,既形象化,又易記。

學習重點:最佳站姿 + 最佳坐姿

遊戲玩法:

我們一起施魔法,只要說一聲「磁力腳」,大家就會馬上:

坐下時:雙腳貼在地上,雙手放在大腿上,背部貼在椅背上,身軀坐正,眼向前望。站立時:雙腳貼在地上,雙手放在身體旁,挺起胸膛,眼向前望。

小提示:
測試大家的法力,說一聲「磁力腳」,看看誰做得最好,並需要明確稱讚做得好的小朋友,讓其他小朋友模仿。

5. 倒轉話

學習重點:多動腦筋、反應、專注

遊戲玩法:

把物件、詞語倒轉次序說出來
例:拜年➡️年拜; 蘿蔔糕➡️糕蔔蘿; 學業進步➡️步進業學

小貼士:家長帶小朋友等候公共交通時可與小朋友玩此遊戲。

6. 喜歡和不喜歡

學習重點:表達自己/結識新朋友

遊戲玩法:

小朋友用魔法椅圍成一圓圈坐好。大家輪流說出自己的名字和喜歡的東西(如食物、顏色), 家長教導小朋友把名字和喜好連結在一起。「我叫xxx,最喜歡吃蘿蔔糕。」家長可以幫小朋友連結有相同喜好的朋友。試說出不喜歡的東西(或行為),如可以,引導說出原因。

小貼士: 當遇到一大班小朋友,家長可以與小朋友玩此遊戲,讓小朋友認識其他人。此外,讓小朋友明白喜歡一個人便會記得他喜歡的東西。如果知道別人不喜歡還是繼續做,便是沒有禮貌。

7. 動作大會串

學習重點:身體語言 Body Language

遊戲玩法:

家長一面做出一個手勢一面解說原因,請小朋友跟著一起做。十個動作分別是:

1) 「做得好」俾個叻你(手伸直並豎起大姆指)
2) 「做得啱」就會俾個「剔」 (姆指食指形成V形)
3) 「做得非常啱」會送個大「剔」(雙手臂形成V形)
4) 「不可以/做錯了」就會用小X提示(雙手食指交疊放胸前)
5) 但只要「俾心機」(雙手做成心形),做好些,就會......
6) 「有進步」(雙手姆指食指合併,三角形慢慢向上升)
7) 想要有進步,我們首先要「安靜」(食指放在嘴吧上,不發任何聲音)
8) 然後再 「留心聽」(一手放於耳朵後)
9) 如遇到危險就「停止」(一手垂直托著,另一手臂形成 “T” 字)
10) 最後就是「磁力腳」(雙手放於身體旁或坐下時雙手放在大腿上)

小貼士:
家長可趁假期教導孩子玩「動作大會串」,藉此建立彼此之間溝通的身體語言。對於日後日常生活中孩子聽從指令、相處和玩遊戲都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