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繪本加入肢體律動訓練感知 家長必學說故事三部曲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救世軍學屬下幼稚園及幼兒學校於早前舉辦了「喜閱家庭」親子閱讀日,當中包括家長故事工作坊、自由閱讀區及幼兒故事專場,帶領小朋友和家長衝出課室,享受走動的故事。
資深教育工作者及救世軍學前教育總主任張素媚,用一本繪本故事帶領家長和小朋友加入不同的肢體律動,幫助小朋友的感知發展之餘,又可以令他更投入故事當中。而救世軍學前教育服務高級發展主任曾慧菱,就在沒有書本及其他工具下,向家長示範「說故事三部曲」。
攝影:陳樂希

在「走動故事的感觀世界」環節中,張素媚小姐以《來種一棵神奇的樹》繪本帶領活動。這本繪本的特點是講述一塊可以將任何樹變成實物的神奇畫板,在之前的學校活動中,老師會讓學生用不同肢體動作扮演不同的樹,又會在畫紙上畫出自己創作的樹來。

在當日的親子活動中,張小姐就將內容稍作調整,叫小朋友在父母手掌上畫樹,而父母就在小朋友背部畫樹。另外,伴隨著不同節奏氣氛的音樂,父母和小朋友又做出一連串的動作去扮演不同的樹,例如彈彈樹大家一起跳;等雲樹父母把小朋友抱得高高的;外星人旅館樹就由父母扮演樹抱著扮演外星人的小朋友;小朋友又扮演閃避樹,左閃右避父母拋過來的豆袋。

+9

繪本可千變萬化 要生活化容易聯想

張小姐指,繪本的好處是有故事性的連結,有結構有起承轉合,過程中小朋友可以幻想,家長都有好多不同的新意加入去。「同一本書,今次畫閃避樹,下次可以畫捉尾巴樹,講者用不同選材、活動令故事千變萬化。」小朋友學前0-6歲的階段是感知期的發展,加入不同肢體律動,可以讓小朋友的視覺、聽覺、觸覺(包括身體的本體覺、平衡覺)都會得以發展。而其實如果小朋友只是「坐定定」聽,投入度會慢慢減低,所以中間加入動態也可以令講故事的效果更完整。

另外,家長需要留意故事中是否有小朋友可以聯想得到的生活情境,「兩歲的生活化跟四歲的生活化是不同的,講者需要令聽者容易想像、扮演不同角色,再用不同肢體律動去演繹,小朋友就會好投入」。而這個投入可以訓練到小朋友的專注力,讓他將聆聽、說話表達的能力、肢體感受,透過繪本活動抒發出來。張小姐提醒家長要先用心看完整個故事,不可以講故事前一刻才看,要先熟悉故事才可以有萬千的變化。

而救世軍學前教育服務高級發展主任曾慧菱(Elsa)就教家長用螞蟻與蟋蟀的故事,向家長示範「說故事三部曲」。

第一部曲-描述

引導小朋友大膽表達
認識及建立詞彙
訓練觀察能力

Elsa一開始就問小朋友「你們去過森林嗎?」、「森林中有什麼?」小朋友紛紛回答:「豹」、「蜥蜴」、「老虎」、「蛇」……森林中的有很多小動物、花草樹木,Elsa隨心描述了幾項。然後她帶出故事中的主角,「森林中有兩隻小昆蟲,一隻是蟋蟀,蟋蟀是怎樣的呢?頭尖尖的,有兩條好長的觸鬚。」她讓小朋友放兩隻手指在頭上,扮演蟋蟀。「另一隻就是小螞蟻,誰看過螞蟻?是怎樣的?如果你要扮一隻螞蟻是如何?」小朋友們就蜷縮起來。

Elsa繼續形容螞蟻是勤力的昆蟲,冬天前會不斷搬食物回家,冬天就不用捱餓,「它會找什麼食物呢?」。「果醬!」、「糖!」……

她扮演蟋蟀說:「不要搬了,那麼熱!」
又扮螞蟻說:「不搬冬天就沒有食物了。」
然後蟋蟀回應:「冬天再說吧,我現在先『懶惰豬』一陣子。」
此時Elsa就問小朋友們平時在家中如何當「懶惰豬」。

「夏天過後就到秋天,秋天時樹葉會變什麼顏色?過了秋天就到冬天,可能地上會變白色,為什麼呢?」

說到這裏,其實Elsa已經示範了如何用不同描述方法增加小朋友的詞彙及常識。

第二部曲-理解

刺激思考(使用推理及預測問句)
組織能力
同理心

「冬天是怎樣的呢?」「很寒冷時你們會如何?」「天氣那麼冷,吃什麼好呢?」小朋友說了一堆食物出來後,Elsa扮演的蟋蟀就表示肚子非常餓,但他沒有食物。

Elsa問小朋友們為什麼蟋蟀會沒有食物,小朋友就懂得回答:「因為夏天懶惰豬,冬天時就好餓。」那麼他可以到哪裏找食物呢?「螞蟻家!」「螞蟻住哪兒呢?」小朋友們又說了一堆地鐵站名稱。

去到螞蟻家門口,Elsa就邀請一位小朋友扮螞蟻。

蟋蟀:「我很餓啊!」
螞蟻:「你為何不搬食物呢?」

Elsa表示小朋友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然後就順利進入了第三部曲-評價。

第三部曲-評價

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給予鼓勵及讚賞
刺激及鼓勵表達
建立自信心

Elsa進一步問小朋友:「為什麼蟋蟀夏天不搬食物呢?」小朋友答:「因為他懶惰豬!」

Elsa問:「小朋友,如果你是蟋蟀,夏天時會搬食物嗎?」

「會,因為怕肚餓!」

「螞蟻會跟蟋蟀分享食物嗎?」

有小朋友答「會」有小朋友答「不會」。

Elsa認同小朋友有時會想分享,有時不想,她就交代指故事中的螞蟻認為蟋蟀沒有食物很可憐,所以最後決定分享,還跟蟋蟀說:「你下個夏天記得要找食物了,還有冬天太冷了,你來住我的家吧,否則會變『雪條』!」

「最後蟋蟀不用受冷,大家互相幫助真好。」

Elsa指其實大部家長都不是不懂得說故事,只是忘記了自己小時候如何理解故事的內容,他們要用小朋友的思維去說故事。另外如果家長特別要跟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朋友說故事,Elsa就指繪本故事絕對可以幫助他們改善行為,例如「看故事的眼球追蹤,可以訓練ADHD小朋友的專注力、耐性;自閉症小朋友不太懂得看人『眉頭眼額』,可以藉著繪本故事跟他們一起留意主角的表情、情緒」。她提醒,跟SEN小朋友說故事要特別留意故事發展的節奏,拖慢一點,而用字就要簡單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