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育】求學不是求分數 在德國並不是童話|德國紅蕃媽媽
老師輕輕放下一堆測驗卷和成績表,緩緩坐下。隨意拿出一張測驗卷,把手覆蓋卷側的分數,跟我和身旁的大兒子說:「不用望那一行,只是一堆數字,那不能代表什麼。看看這張測驗卷,大弟你很捧,完成了好多部份,字也寫得很好。噢,這題你沒有做,是忘記了還是不懂……」
這番說話,老師說得很平淡,很日常,聽進紅蕃媽媽我耳朶裡,卻是十分震撼,感受很深刻。我完全沒有想過,「求學不是求分數」原來並不是童話。
每當香港有朋友問及德國的教育如何,總會想起這番應該是我人生第一次聽到的說話,聽到這番說話的地方,是在孩子一年班第一次家長會談的班房。
在德國讀小學,不用資料搜集,沒有十幾間小學給家長報名,面試。而是按人口,大約兩三個社區就有一間小學,這幾個社區的小朋友幼稚園後基本上就自動進入這家小學(另文:德國小學雞的孵化過程《一》),渡過四年的小學生活。小學每班大約十至二十多人不等,分班人數視乎每個州份區域不同。我們居於近郊,小學規模相當於香港的村校。這類大部份在香港應該已經走進歷史軌跡的鄉小,在德國叫做Dorfschule,住在大城市的家長們,是非常羡慕嚮往這類鄉小。原因就是人數少,無論教學資源和品德培養,變相就更加貼心。
吾家大少就讀的小學,全校大概有一百位學生,老師、校工,秘書,每一位在學校服務的大人,都叫得出所有小朋友名字,認得誰是哪一班,非常親切。爸媽們不會從孩子口中聽到那位老師特別偏心誰誰這類是非,孩子們心中,老師們對所有同學都一視同仁。
表面上,老師們的確公平對待所有學生。其實老師們心細如塵,經驗豐富,他們跟學生相處不久,就很快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從而作出相對教育支援,因材施教。
就像吾家大哥,心智發展一直超出其他同齡兒童,老師很快就注意到這個SENS兒童。可是,並沒有刻意標籤我兒,反而更加細心去了解他做每一件事情的動機。記得一年班一份數學功課,介紹數目字4,那學生們畫出四種物件去表達4,我兒沒有畫上四隻香蕉四個蘋果四棵大樹之類東西,他做完這份功課跟我介紹,那是用鳥瞰圖方式畫上直昇機四枝螺旋槳。小一學生畫功有幾好?這樣看圖,我自己都一頭霧水,相信老師或許會打個大交义。那天放學,我問他老師怎麼說。兒子跟我說,老師真的不明白他畫什麼,所以特別走去問他,他解釋後老師微笑說明白了,謝謝他解釋給她聽。
在許多歐洲人心目中,我們亞裔家長非常緊張孩子學業成績,催谷孩子成為學霸。老師們知道我是香港人,起初或許會擔心我是虎媽。週不時有意無意提醒我:我們這邊教育孩子,不是要高高在上,也不會揠苗助長,而是要好好在他身邊,細心留意孩子的需要,在他的成長路上作出相應支援,輔助他長大。那天首次家長面談,其實就是要說給我聽,不要看分數,而是要看孩子,究竟做了幾多,去欣賞他有多用心去完成測驗卷,又小心留意究竟那部份要多一點解釋。
其實,這不就是教育本身的原意嗎?
在香港從少就被灌輸科科一百分,成績不合格就沒前途的我,那天家長面談離開班房時,十分感觸,真心覺得德國的小孩,好幸福。
簡介:
紅蕃媽媽,千里尋夫成功,移居德國十多年,屋邨姑娘跟上德國鄉村長大丈夫,育有兩名極度恐怖頑劣小兄弟。天天就是跟這對非正常小人類鬥智鬥力,每晚八時前耗盡他們身上每一格電,令他們倦極入睡,乃紅蕃媽媽每天生存目標。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