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與子女打破隔膜的七種方法丨博士媽媽

撰文:博士媽媽
出版:更新:

以往的教育子女的方式現在已經不合時宜,錯誤的親子相處方法會令親子關係產生更多問題。所以,父母應該學習正確的方法,與子女好好溝通,打破隔膜。

缺乏和諧的親子關係只會產生更多問題。作為父母,我們應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學習正確及適當的方法與他們溝通。對於繁忙的在職父母來說,與孩子每天保持有深度的溝通、了解,是一個頗大的挑戰。然而,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關乎孩子的身心發展。這次,我會向大家分享九個與孩子溝通的秘訣,讓父母與孩子打破隔膜。

一、放下電子產品

世衛早前建議五歲以下的兒童每天不要使用電子屏幕超過一小時,而成年人也會因為工作緣故,經常機不離手。不過,在與子女相處的時間裏,父母可要求自己先將電子產品放在一邊,享受親子時光。在這段時間,即使電話響起或有電子郵件需要回覆時,也請先以要和子女傾心事為先。

我們應從孩子小時候開始跟他們溝通。(Gettyimages/視覺中國)

二、花小小心思讓孩子感受到愛

許多父母都認為講睡前故事是最佳的親子溝通方法和時間,但因為工作和各種緣故,未必每位家長都講到睡前故事。所以,我們可改為其他時間作親子溝通,例如每日的早餐時候,父母可以與他們輕鬆說說笑話,又或者母親可以為孩子特別設計具心思的飯盒,如公仔圖案的壽司又或生果三文治等,再附上一張打氣便條,好讓孩子感受到愛。

為孩子特別設計具心思的飯盒是其中一個不錯的做法。(Gettyimages/視覺中國)

三、對孩子感興趣的事感興趣

話不投機半句多,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當成年人對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不感興趣時,小朋友也不想與你多談。所以父母應該對孩子喜愛、感興趣的事物或遊戲同樣感到興趣,好好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母應該對孩子感興趣的事感興趣。(Gettyimages/視覺中國)

四、別擺出一副權威父母態度

當孩子做錯事,許多傳統父母都會以「打咗先講,鬧咗先算」的態度去對付他們,但其實這種教育子女的方式已不合時宜,打罵會令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甚至影響他們成長。當孩子做錯事而仍願意告訴父母時,我們就應好好聽他們述說原因,從旁協助分析和教導,從而讓孩子學習解難能力。甚至在孩子眼中,他們發生了的某些大事,在成年人世界中可能只是小事,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事情非他/她所想般嚴重,從中再給予鼓勵及支持。

打罵孩子已不合時宜。(Gettyimages/視覺中國)

五、與孩子一同玩耍

小朋友愛玩的追逐遊戲是無需技巧的,成年人只需願意忘記年齡界限,花一點體力與子女一起玩捉迷藏、狐狸先生幾多點、黑白等,小孩便會感到很開心。因為有一個可以與他們一起玩耍的父母玩伴,他們就會更願意和能父母相處,火速增進親子關係。

成年人需忘記年齡界限與孩子一同玩耍。(Gettyimages/視覺中國)

六、讓孩子了解家族史

每個家族都有許多不同的成員,我們可以除了讓孩子了解媽媽爸爸的媽媽爸爸,更可以讓他們多了解爸媽的兄弟姊妹,甚至我們可以將婆婆公公以往有趣的故事變成床邊故事,讓他們多了解家中各人的背景。即使不是農曆新年,小朋友也可說出各長輩的稱呼。

讓小朋友可說出各長輩的稱呼。(Gettyimages/視覺中國)

七、給孩子寫情信

愈年幼的小朋友愈愛寫卡寫信給父母去表達他們心中所想。父母同樣可以定期寫信給孩子,表達對他們關愛,尤其是父母鬧錯了孩子時,又難以講出「對不起」三字時,寫信給孩子是解開雙方心結的一個方法。

作者簡介:秦蓁博士 Joyce chun

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系博士,身兼言語治療師、新加坡卓薈國際幼稚園校監、社企創辦人於一身,育有兩仔一女,愛鑽研孩子成長,常透過小把戲訓練學生及孩子,開設「博士媽媽」facebook專頁,與家長分享育兒心得

者Facebook專頁:博士媽媽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想同子女做Friend?7招教你打破隔膜」​】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