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罰教育傳四代 手袋放樹枝隨時體罰或唬嚇 嫲嫲:不想再失敗
為了提高父母及照顧者對正面管教的知識和技巧,及改善親子間的溝通和關係,有機構特別舉辦正向管教的活動,以家長為對象,在一連十堂課中學習怎樣建立一個互信、安全及尊重的環境,讓小孩健康地渡過童年。
實用的課程吸引了十數位家長參加,66歲的盧嫲嫲亦是學生之一。盧嫲嫲現時幫兒子和媳婦照顧兩個孫子,因為年紀大身體欠佳,經常使用「快靚正」的體罰來管教孫子。照顧孫子的同時,她回想到自己的童年、過往失敗的為母經驗,因而決定學習正向管教,希望孫子能身心健康地成長。
攝影:鄭子峰
「唉呀點解嫲嫲你成日袋住支樹枝嘅?」隨身攜帶樹枝是大家對盧嫲嫲的第一印象,而這樹枝,是她用來體罰或唬嚇孫子的。「無辦法,阿仔同媳婦都要上班,我身體又不太好,只是勉強照顧孫仔,因為力不從心才要靠打靠嚇,扭計時拿出來揚一揚,讓他害怕,無辦法,其實好多時只係嚇一嚇,不會打。」盧嫲嫲多次表示無辦法,語帶無奈,畢竟老人家氣力不如小孩,當孫子滾在地上扭計鬧脾氣時,似乎只有懲罰或唬嚇這些「快靚正」的方法才能幫到她。
因為要帶孫子參加救助兒童會的學前班,盧嫲嫲因而看到該會「正向管教在每天」課程的海報,「幾好喎,可以學湊孫,就學學怎樣可以教得更好,第一堂己經覺得參加對了,數堂後更把樹枝丟了。」盧嫲嫲指上了課後獲益良多,現在才知道即使是零歲,也有思想和情緒,只是不懂表達,「原來曳是小孩正在表達想怎樣,以前就不知道。」這跟父母想教好子女卻用錯方法,情況似乎是一樣。
我失敗過,所以不想再走舊路,想孫仔健康地成長。
盧嫲嫲兒時在內地成長,當時的社會氣氛並不注重關愛和教育子女,小孩只要能吃飽就可以,「阿爸阿媽都要工作,小孩要聽話不要添麻煩,俗語又教棒下出孝兒。以前睇住阿媽打細佬妹,後來我就打自己的小孩。」
成家立室後,盧嫲嫲的婚姻並不愉快,40多歲時帶著兩個小孩轉過單親生活,她透露當時辦理離婚處理得不好,後來又只顧工作,忽略了兩個小孩,更烙下成長傷痕。「兒子很自卑,又不善溝通,女兒亦有情緒病,很對不起女兒……我失敗過,所以不想再走舊路,想孫仔做個正正常常的好人,不要走歪路。」除了幫兒子照顧孫子,盧嫲嫲更覺自己有責任讓兒子家庭幸福。
十堂課過後,盧嫲嫲不但成功跟樹枝分手,與孫子、兒媳的關係大有改進。現在她知道家長首先要明白小孩在想甚麼,除了要積極溝通和關心,更要有底線,不能常打常罵,又學懂控制自己,不再發脾氣,「以前孫仔扭計滾地會立接打罵,現在會說『你坐地下?你鍾意坐嗎?但地上有蟲蟲咬喎,你發完脾氣我再話你知』。落堂回家又會給兒子和媳婦分享學了甚麼。現在一家更融洽,孫仔成績亦有提高……我們都是有愛才會來參加的家長,想自己做好些,以身教教好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