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字典系列3】自由「玩」係咪無底線?│T媽親子生活

撰文:許珞珩
出版:更新:

前文 [點樣「玩」,先算係識玩?],以及 [「玩」係用手,唔係用口?] 提及過「玩」的重點在於「自由」,於是有爸媽開始疑惑,「自由」的意思是否放手讓孩子喜歡怎樣就怎樣,完全零干預? 當然不是!
【編按:作者為T媽】

所謂的「自由」不是無法無天、任意妄為的,「自由」需要配合清晰的界線,正如一個再自由的社會,也必須有法律作規範。例如大夥兒玩耍時要禮讓排隊、不做傷害別人的行為、只能在爸媽看得見的範圍內活動、玩完玩具要收拾、要愛護玩具等,是適度的規範。先協議規矩,讓孩子知進退、懂分寸,孩子明白了,自然不需要成人在旁嘮嘮叨叨的提醒,這也延伸到孩子長大後,知道如何在道德和律法的框架下享受自由。

當然孩子始終是孩子,規矩定好了,玩得高興時還是會忘形,這是常態,爸媽沒必要因此動怒,但爸媽必須清晰孩子是否已逾越了你的底線,若有不妥當下就要指正,讓孩子清楚知道「界線」在哪。例如孩子們玩拋汽球,玩得興起隨手拿起什麼都往天上拋了,爸媽當下就要告訴他們只可拋汽球,不用喝罵,也無須解釋。「溫柔而堅定」是爸媽們要努力學習的技倆,跟孩子說重要的事時,不能只站在場外高呼「唔准掉野!」,要跟他四目交投,肯定孩子把話聽進去。

定立「界線」不是易事,最常見爸媽自己也不肯定自己的底線在哪,就會出現「一時一樣」的情況,令孩子無所適從;又或者說好了的規矩,爸媽自己也鬆懈下來,嘴裡說不,行動卻是「算啦算啦」的態度,久而久之界線就模糊了,這樣又會很容易出現「free過龍」的情況,孩子像斷線風箏般,放了收不回來。

此外一提,孩子在玩樂場所侵犯了其他人,無論是有心或無意,請爸媽第一不要喝罵孩子,第二不要偵探上身般審問事發經過,重要的是了解孩子雙方有沒有受傷,在提醒孩子道歉的同時,自己也向對方表示歉意

在遊樂場碰撞是平常事,例如年紀小的孩子未學會禮讓,推撞其他孩子是可以理解的,煞有介事的反而是爸媽們,有些爸媽會立刻跟孩子說:「唔可以推人架! 快啲講對唔住!」如果孩子不肯道歉,這句話會一直loop下去,直至對方表示不追究,或者外加一句:「都唔知你係邊到學返黎!」事情的發展一般是不了了之,當我們仔細想想,爸媽正好做了「卸膊」的最佳演釋。將心比己,在職場上我們都怕遇到無承擔的上司,遇事就說是下屬的問題,任由下屬獨自承受後果,是吧? 所以我們也要做「有膊頭」的爸媽,孩子犯了錯,一起承擔,之後才說教。年幼的孩子不說「對不起」,不代表他們不知錯,只是他們未有足夠時間消化錯誤。強迫孩子說對不起,只是讓爸媽顧存了面子,同時令孩子學會用對不起逃避責任。「真誠的道歉」需要同理心,而每個孩子形成同理心所需的時間都不同,可悲的是我們不難發現新一代根本沒多少同理心,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也值得爸媽深思。

作者簡介: T媽,華德福幼兒教育老師。在兒子TinTin 2歲時決定暫別白領生涯,感受平凡的親子日常,因修讀華德福教育,輾轉當上老師,深深體會到孩子是上天的禮物,叫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FB專頁:「T媽親子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tma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