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1歲半至2歲孩子說話能力 家長應知道的五種遊戲|博士媽媽

撰文:博士媽媽
出版:更新:

許多家長誤以為1歲半至2歲的小孩連走路都未穩,不會說太多話。其實,孩子18至24個月時期,小孩言語發展非常神速,他們已明白所有東西都可用字詞代表兒童最初學會的生字,包括食物及動物名稱、家庭成員、玩具、汽車及衣物名稱。家長可以透過五大遊戲技巧,輕鬆地提升孩子的言語能力。

(GettyImage)

已懂YES NO 問題

1歲半至2歲的幼兒對世界的認知增多,在語言理解(Verbal Comprehension)方面,他們已認識自己的某幾個身體部位(約3至4個),明白一些簡單的指令,如「抱抱」、「坐下」等,及理解一些簡單的問題,即「是不是」(Yes or No),或「吃不吃」、「看不看」(A-not-A)式問題,如「食唔食餅餅」。

在語言表達方面,他們已認識一些食物及物件名稱(名詞),並能以單字表達,如「畀畀」、「食食」(動詞)等,亦可以用暱稱去稱呼自己及熟悉的人物。部分1歲9個月至2歲的幼兒,更開始懂得說夾雜兩個元素的短句,如「BB‧食」(人物+動作)、「畀‧波波」 (動作+物件)、「食‧餅餅」、「飲‧奶奶」等,他們這時的發音還未很純正,家長可以誇張的口形及減慢語速,幫助孩子學習模仿。

家長可把握孩子這發展階段,透過遊戲提升他們的言語能力,有五大遊戲值得推介:

(GettyImage)

(一)玩具刀玩切東西遊戲──學名詞

18至24個月的小孩開始懂得玩不同類型的物件,並逐漸增加物件的數目,也會幫洋娃娃做出動作,例如是幫洋娃娃洗澡等。家長與小朋友可利用玩具刀玩切東西遊戲,讓孩子認識一些動詞及食物名稱,並漸漸將單字組合成含兩個元素的短句,如「切肉肉」、「食魚魚」。

(二)湊BB遊戲──增加自理能力

小朋友學習照顧公仔的過程,也可學習自理。小孩幫BB公仔餵奶、蓋被、洗澡等,除可認識身體部位外,亦可透過情境學習,讓他們認識自己的生活細節,增強自理能力。

(GettyImage)

(三)疊杯杯──學習輪流概念

一般家長教小朋友疊杯杯,都知道可以讓他們認識「大小」及顏色概念等,但其實這更是學習輪流概念的好玩意,而透過一起數杯杯,發展孩子的共同專注力。

(四)配對遊戲──認識配對概念

圖案配對玩具可發展兒童的配對概念,亦可訓練他們的手眼協調,家長可嘗試收起一兩個圖案,看看小朋友有沒有物件存在概念。

(五)發聲發光玩具──刺激對光、聲敏感度

一些能閃光及發聲的玩具,可以刺激兒童的聲音及光線敏感度。家長和子女一同玩「噹噹波」,可加強輪流互動,並啟發其主動性。

「當父母為孩子做太多時,孩子就不會為自己做太多。」美國作家Elbert Hubbard的名言。家長們不妨放心讓孩子玩具中學習。

秦蓁博士 Joyce chun(專頁:博士媽媽

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系博士,身兼言語治療師、新加坡卓薈國際幼稚園校監、社企創辦人於一身,育有兩仔一女,愛鑽研孩子成長,常透過小把戲訓練學生及孩子,開設「博士媽媽」facebook專頁,與家長分享育兒心得

【周五心意運動】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為基層送上溫飽,01心意呼籲您支持【香港青年協會】 ,每$50即可製作5碗愛心湯和心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