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網人生】環保、少浪費不等於隱世 野人:孩子仍會上幼稚園
奉行簡樸生活、選擇居於郊外的「野人」莫皓光,近日隨港台拍攝紀錄《脫網人生》走訪加拿大和日本,窺探當地遠離都市煩囂的「脫網一族」。其中,野人曾探訪帶着5個女兒居於深山的夫婦,可會是他理想中的生活?
他對此卻搖頭說:「我渴求的是人人能夠複製、能做到的簡約生活,我們可以利用身邊的資源、繼續與城市有所連繫,但從生活中減少依賴和浪費。」
攝影:歐嘉樂
在城市之中,水、電、交通這些基本設施和管道,除了提供我們每人的日常需要外,也像是一張覆蓋每個角落的大網。有些人決定脫離這張網,開展自給自足的生活。崇尚極簡生活的「野人」,走訪加拿大和日本的「脫網族」,有的人一家搬上深山居住,也有的人建立了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區,「脫網唔等於要隱世,而係多利用身邊嘅資源去生活,減少依賴和浪費」。
在加拿大的深山之中,夫婦Jeff和Rose帶着5個女兒居住其中,並沒有送女兒們上學,而是寓學習於生活。他們17歲的長女和14歲的次女,就在森林之中找木頭搭建自己的居所,連小女兒亦需跟隨父親狩獵,尋找日常的食物。而其他的知識,則由父母和從網上資源學習。
送兒子入學 生活技能從父母身上學習
這種完全脫網的方式,又會否是野人培育孩子的目標呢?「脫網係一種精神,唔一定要完全隱世先係脫網。」野人說。他的兒子「麥皮」剛到了報考幼稚園的年齡,他亦曾想過不送兒子入學,在家中實行Home Schooling,不過考慮太太全職照顧,也想她稍為休息,於是為兒子報考了2所幼稚園。
野人沒有為兒子報「面試班」,就直接讓兒子去面試,結果成功獲2所學校取錄,他便選了較近居所的一間。「孩子天生就好鍾意學人講嘢。」野人覺得自己教養兒子的方式,並不是讓兒子較別人優勝,只是順其發展,「當小朋友想講、想表達,父母就叫佢唔好嘈、唔好講無謂嘢,結果佢就唔想再講嘢」。
加拿大夫婦讓女兒們學習的都是生活技能,而非學校中的知識。而野人送兒子入學,認為他在學校學習知識,並不減兒子學習生活的技能。「我哋從生活之中學習到知識,但從知識之中未必學習到生活。學校係其中一個獲得知識嘅地方,而小朋友亦都從父母身上學習,佢見到我咃咁樣生活,畀佢喺安全環境下嘗試,都會學識自己生活。」野人說。
「脫網」啟發 為家居安裝新設備
從外國觀察完「脫網族」的生活,部分生活亦為野人所嚮往。「例如日本一個踢躂舞者,住喺郊外嘅租金一年先一萬日圓,而且行落去仲有叢林、溪澗。喺香港,可能就叫做霸佔山頭。」野人笑說。
他現時居住的地方,租約之中包括了一片「後園」,他亦搭建了引水管,儲起山水使用。回來之後,受「脫網族」的啟發,嘗試更多利用周邊的天然資源,減少對公營設施的依賴,從而減少浪費。「例如,太陽就可以發電,點解我哋要運咁多煤去發電廠,然後仲要拉電纜去運電入屋呢?」於是,他找來專家,為家居添上了4塊太陽能的發電板,「好天時,儲一日電可以用到兩日」。
他的庭園中有儲存山水的浴缸,近日則再建造一個儲水池,體積比浴缸再大3、4倍,希望為缺水的冬日儲存更多清水,用於日常生活外,也可以種植蔬果。而為了更好地利用周遭的柴木,他亦添置了一個燒柴的暖爐,更貼近自給自足之餘,亦帶來一室溫暖。
帶孩子去農莊 只是綠色畫面增多了
近年,有更多家長樂意帶孩子親近大自然,去農莊玩樂,是不是一個成功的轉變呢?野人卻認為,大部分家長去農莊,只是一個「消費、打卡活動」,純粹在社交網站分享的圖片之中,「綠色嘅畫面增加咗」。當假期完結了,回到家中,仍是過着沒有改變的生活。
「我選擇的脫網生活,仍會與城市有所連繫,我也會去購買食物。我希望做出一種人人可以複製的生活方式。」野人明白,感動大眾之路亦很漫長,惟有堅持一步、一步去前進。
記者好奇,野人希望身體力行,感動其他人踏出環保的第一步,要是他的兒子將來選擇重返城市生活,他和太太會感到失望嗎?野人笑言:「佢可以選擇自己鍾意嘅生活方式,唔會失望。佢知道爸爸媽媽就係住喺呢度,鍾意咁樣生活。」
香港電台外判紀錄片系列《脫網人生》
日期:2月每個周六及3月2日
時間﹕晚上9:30
頻道﹕港台電視31
【周五心意運動】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為基層送上溫飽,01心意呼籲您支持【香港青年協會】 ,每$50即可製作5碗愛心湯和心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