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巾調查】機構抽查27款衛生巾 兩樣本慢性毒超標或致不育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有機構抽查坊間27個衛生巾樣本,其中19款樣本合格(綠魚),約一成樣本未能通過生物檢測,2款樣本的慢性毒超出自訂安全標準,含有超標類雌激素2至3倍,長期使用可導致月經紊亂,嚴重甚或構成不育。
攝影:王淑君

衛生巾是女士貼身之物,每月總有幾日需要用上,各款產品也標榜不同功效,惟去年韓國爆出「有毒衛生巾」,被發現大部分樣本含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有毒化合物,包括可致敏或致癌成分,令人擔憂。

水中銀利用小魚胚胎毒性測試技術為市面19款品牌、27款衛生巾樣本,均在今年9至11月於超級市場和網上平台天貓購入。其中19款產品樣本獲評為「綠魚」,表示於急性、慢性毒物檢測與成分篩查中表現理想。「綠魚」衛生巾的價格多為高價產品(3.4元以上一片),共有8款。

其中一款毒死一半小魚胚胎

檢測結果中,3款獲評為「紅魚」,表示產品於急性、慢性毒物檢測及成分篩查中存在一項或多項未達標準,建議消費者選購時特別謹慎。

在轉基因鯖鱂魚胚胎慢性毒物(類雌激素)測試中,2款超出水中銀按世界衛生組織安全指引評估對人體健康風險所自訂的安全水平。其中一款為韓國品牌(韓國生產),樣本超標近3倍;另一款為香港品牌(中國生產),超標近2倍。

19款通過生物毒性檢測衛生巾

+14

此外,有一款香港品牌(中國生產)由於急性毒水平高,導致超過一半測試魚胚胎死亡,達不到慢性毒測試的基本要求。

3個「紅魚」品牌產品1款為低價產品(2元以下一片),另外2款為中價產品(2元至3.4元一片)。不過水中銀沒有公布該3款品牌名稱,其首席執行官杜偉樑指,水中銀會把調查結果通報政府和相關的生產商,但由於生產商並不涉及違法行為,他們亦只能勸勉其改善。

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已表明,類雌激素或引致各種毛病,包括月經紊亂、生殖力下降、不育,甚至癌症等健康問題。毒理專家陳雪平博士表示,下體吸收的濃度比口服高8倍,因此每月使用4至5塊高風險的衛生巾,或對人體造成影響。
 

婦產科專科醫生陳少慧。(右)

婦科醫生:懷孕後發現衛生巾已發霉

婦產科專科醫生陳少慧指,雖然暫時未有確實報告表示使用有毒衛生巾多長時間會導致月經紊亂,以及月經紊亂的原因也有很多,包括年紀、病症等,故建議女士遇上月經紊亂的情況宜就醫。她指,反而因衛生巾導致皮膚過敏的情況較多,「如皮膚對衛生巾敏感情況嚴重,可試用月經杯或棉條,但謹記定時更換,否則可引起毒血症等更嚴重疾病」。

她提醒,衛生巾只宜存放1至3年,「我懷孕時沒有使用需要,到1年後我再開包衛生巾,發現入面已發霉」,因此建議懷孕時避免囤積衛生巾,減少購買量。很多女士亦選擇把衛生巾放在浴室貯存,應注意乾爽、潔淨,受潮後若質地濕笠便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