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養】寧死不道歉vs講對唔住當食生菜|博士媽媽

撰文:博士媽媽
出版:更新:

相信不少家長曾遇過,小朋友在家中或大庭廣眾做錯事,硬頸不肯道歉。當家長要求他們道歉時,他們拒絕後,更眼厲厲反擊「道歉」這要求。
有些與長輩一起生活的家庭,長輩愛孫心切,會立即護航,勸父母放過小孩:「算啦!小朋友年紀還小,他們不明白。」但有些家長則寸步不讓,堅持要小朋友道歉為止,氣氛僵持,最終因父母及小朋友都沒有下台階,小朋友爆喊收場。不過,有些小朋友卻屬另一極端,事無大小都講對不起,口噏噏當秘笈,道歉當食生菜。

(Getty Image)

究竟小朋友幾多歲才真正理解何為對不起?為何要說對不起呢?

其實小朋友大概三歲,已懂得事情前因後果,理解事情發展。如果小朋友明白因果關係,明白自己做錯事而講對不起,這是最理想的情況。但有些小朋友隨口噏「對不起」,家長便要留意了。小朋友在無思考、無判斷自己行為對或錯,只因應家長要求而講對不起,這如同本能反應般道歉,小朋友不明做錯事是什麼,然後又不斷繼續犯錯,機械式道歉,家長只會越來越忟憎。

給予小朋友冷靜時間了解為何犯錯

當小朋友犯錯時,家長不應立即要求他們道歉,應冷靜讓小朋友了解他們犯了什麼錯,為何要向別人道歉,教導他們道歉的意義。例如:弟弟搶了姊姊的玩具,玩具被弟弟整爛了,姊姊因此很不高興,家長要求弟弟道歉。弟弟或會因見到姊姊不開心或玩具爛了而道歉,但在這情況,家長應引導弟弟,他搶別人東西的行為是不對的,所以應該道歉,這樣才可令小朋友明白道歉的意義。

(Getty Image)

家長不應強逼小朋友講對不起

有部份小朋友非常硬頸,誓死不道歉,這與他們每次道歉也會聯想到是做錯事,而講對不起後往往可能被罰有關。小朋友因講對不起聯想為不好的經歷,所以當父母見到小朋友做錯事,拒絕道歉時,父母不要強逼他們立即講對不起。敷衍道歉不是難事,反而是家長如何令小朋友明白為何要道歉、有否思考為何做錯更為重要。如遇上小孩做錯事時,家長應與子女更多溝通,讓小朋友了解為何不對,較令小孩將對不起變口頭禪更為重要。

其實,對一些小朋友來說,講對不起是很容易,但要在道歉後得到對方原諒,這才是重要。如小朋友非誠懇道歉,即使口講完對不起,相信他們未必明白到自己做錯事後對別人的影響。對於小朋友成長來說,讓他們學習如何體恤別人的感受,明白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的影響,對比單單說「對不起」更為重要。

秦蓁博士 Joyce chun(專頁:博士媽媽

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系博士,身兼言語治療師、新加坡卓薈國際幼稚園校監、社企創辦人於一身,育有兩仔一女,愛鑽研孩子成長,常透過小把戲訓練學生及孩子,開設「博士媽媽」facebook專頁,與家長分享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