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B教室4】BB又發燒?兒科醫生講解退燒謬誤及探溫方法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新手爸媽都十分著緊嬰兒的健康,有時難免會過份緊張,每逢有發燒便急著看醫生,今次01親子找來兒科專科醫生溫靖宇醫生來說說嬰兒發燒時的處理方法。
攝錄:林宛津

(VCG圖片)

有徵狀不等於生病

溫醫生指發燒只是一個徵狀,可以由不同原因引起, 例如感染, 炎症, 又或對藥物, 疫苗等的反應。 發燒最重要是要找出背後的原因,  方能對症下藥, 並不能單純「頭痛醫頭」式的用退燒藥, 而病情的嚴重性亦非以身體溫度的高低來判斷。

量度方法 正常體溫
耳探 35.8°C - 38°C  (96.4°F - 100.4°F)
腋探 34.7°C - 37.3°C(94.5°F - 99.1°F)
肛探 36.6°C - 38°C  (97.9°F - 100.4°F)

 

市面的溫度計各有優缺。

各種探測方法及注意事項

適合嬰兒的探溫方法包括耳探、腋探和肛探,三個方法都有高準確度,但腋探和肛探所需的技巧高一點,如果放的位置不對、溫度計鬆了,也會影響結果。另外不論哪一種探測工具,使用前都應先用酒精清潔。

腋探—適合用電子溫度計,過程中需要幫嬰兒夾緊手臂。

肛探—適合用電子溫度計,探溫時先讓嬰兒平躺,然後抬高及固定雙腿,再放進肛門1至2cm,並用手固定至完成探溫,另外亦塗抹少許潤滑劑來減少嬰兒不適感。

耳探—需用紅外線耳探式温度計,探溫前要先向後拉直嬰兒耳道,並且在同一邊耳道探3次,及取最高溫作準,同時溫醫生提醒如耳道有異常分泌物、做過手術、曾撞傷,又或當刻有中耳炎、有痛感,便不適合耳探。

額探—適合用紅外線額探溫度計,但額探的準確度較低,只能量度表面溫度,適用於篩選人群如關口檢查站。

發燒時用偏方降溫有機會弄巧反拙

當小孩發燒時,大人或許心急幫助降汗而使用偏方,例如洗冷水澡、用酒精抹身等等。溫醫生指用酒精抹身並不是正確處理發燒的方法,當發燒時,人體會因感到很熱而辛苦,這時候洗冷水澡或酒精抹身,皮膚的確會即時有冰涼的舒適感,但當身體突然降溫、感到冷時,微絲血管會收縮,就如冬天游冬泳,有機會令身體正常散熱機制受影響,可能因此弄巧反拙。溫醫生不反對發燒時洗澡紓緩不適感,但應使用暖水。

另外,「襟被焗汗」亦是很多家長常用的方法,認為當身體大量出汗後便會痊愈,溫醫生指流汗是正常的身體機制,通過微絲血管的擴張、流汗等散熱方法來降溫,若蓋上厚厚的被子,便有可能阻礙身體正常散熱而有反後果。

退燒藥不能亂吃

如果發燒不是一個病,哪麼甚麼時候才要吃退燒藥呢?溫醫生指發燒時, 大一點的小朋友會感到頭痛, 肌肉酸痛, 乏力, 不懂用言語表達的嬰孩則會哭鬧, 食慾不振, 嗜睡等。當體溫開始升高而身體有以上徵狀, 就是用藥的時候了。

另外,他又提醒退燒藥是有需要才吃的,是一種當體溫升至一個高度、身體因發燒而疼痛,才用作退燒止痛的藥物,並不如抗生素般要吃光才算一個療程。他又提醒服用退燒藥時需根據醫生的指示,不能超過醫生指示的時間間距,例如醫生吩咐每4小時服用一次,服藥相距時間便不能少於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