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孩家庭】善用時間增進親子關係 以正向溝通教育為相處之道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有獨生子女的家庭,在教養上可能着重不要寵壞他,盡量讓他多跟其他小孩相處,學習社交;有兄弟姊妹的家庭,父母又要懂得分配時間和資源,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關愛。如果家庭中有六個小孩,父母的教養方式又會是如何呢?
育有4個女兒2個兒子的Korbut,就會盡量將日夜不同時段分配給他們,又會就着他們的性格運用不同應對之策。她認為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善用溝通技巧,以正向教育作親子相處之道。
攝錄及剪接:馮嘉雯

左起:二哥天賜(11歲)、四妹天諾(6歲)、媽媽Korbut、六妹天悅(9個月)、大姐天愛(13歲)、五弟天禧(4歲)、爸爸Joseph、三姐天恩(10歲)。

Korbut生下六名子女的原因跟她的原生家庭有關,「我有四兄弟姊妹,直到今日我們的關係都很密切,亦住得很近,我覺得這些是很寶貴的資產來的。」Korbut指無論誰出事,一叫都會有人幫忙,所以婚前婚後都想生四個孩子,而第五和第六名孩子就是意外來的。

六個孩子是開心多於困難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養育一個孩子已經十分困難,但Korbut和丈夫Joseph就認為擁有六個孩子基本上是開心多於困難。Korbut說曾經看到有朋友因為一個子女不願配合,令整盤計劃要取消而很生氣。她自己就因為「多孩」而自在很多,「例如你想A合作跟你做一些事,但他那刻因為情緒或者其他問題未能配合,我可以放下他讓他留在家中,還有BCDEF跟我去。」這樣當父母的壓力反而減少了。

而當A看到BCDEF都去時,A最後可能都會選擇一起去,有推動的作用。她特別感激大女兒天愛,因為作為大姐的她是一個很重要的動力帶動弟弟妹妹。有時Korbut想省卻力氣,都會先跟她溝通,着她叫弟妹一起去或者先行準備,這更勝於Korbut自己開口。

大姐天愛就覺得有五個弟妹有好有壞。

媽媽不太抗拒有第七名孩子,但大家姐天愛就覺得有五個弟妹有好有壞,「我不開心時有人陪伴,有時壓力大他們又會幫我減壓;有時他們都會很煩,你想要自己的空間可能都要被他們騷擾到。」而正因為她有五個弟妹,她覺得自己比較明白別人的心情。問到她想不想媽媽再生,她就說:「我當然不想媽媽再生,我很想她停了。六個對他們來說很足夠了,你說是不是?」

苦與樂視乎價值觀和心態

養育六個孩子是苦是樂,Korbut指其實很視乎價值觀和心態,「譬如我們硬是需要小朋友達標是100分,或者要小朋友在所有方面都名列前茅,我相信我不會這麼瀟灑地告訴你要多孩家庭,因為你需要個個都A grade。」所以Korbut反而是珍惜每個孩子的獨特性,順着他們的喜好幫助他們發展。例如大兒子天賜比較固執,即使有很吸引的遊船河活動,他都不想參加,寧願花整個星期六去上三堂圍棋課。Korbut就認為既然他喜歡,就順着他的喜好,「可能他長大就成為圍棋王子呢」。

而跟子女的相處方法,Korbut都會因應孩子不同的需要去調節。「例如老三需要多一點的身體接觸以示關愛;老四需要陪伴,她經常會找我講故事,我到哪她都想跟來,我出外她也會打電話問我去哪兒;大女兒就需要禮物。」

雖然Korbut有聘請外傭,但強調不會將親職外判。

每人有專屬private time 跟孩子同步成長

同時兼顧六個孩子,親子時間的分配相同重要。Korbut會早一點起床跟老三講故事;特地讓讀幼稚園的兩名孩子上下午班,這樣她上午就可以有時間陪伴他們,又可以教他們自理;下午哥哥姐姐回來,她又可以將心力花在他們身上。雖然她們家有聘請外傭,但Korbut強調不會將親職外判,「煮飯清潔交給外傭,跟孩子相處和教育都自己做,因為始終自己才最了解孩子的個性,運用適合的相處方式。」

Korbut指時間運用是很多家長遇到的困難,她就有自己一套「秘技」。「大家都會帶小朋友上興趣班,當他們去打鼓時我會同時去學吉他。提升自己之餘,長遠想將來可以夾band;學畫畫時我也會看看畫室有沒有成人班;又或者爭取時間去買菜。」她喜歡“multi-tasking”,跟孩子一起進步。

+1
家庭中有多個孩子,日常生活中難免有不少意外和衝突,Korbut在處理這些事時會小心溝通上的用語,避免傷害親子關係。

不買車善用乘車時間作親子相處 

以Korbut的經濟能力,她絕對可以買私家車方便接送家人,但她堅持不買。「第一我覺得住所很方便,一出去就有公共交通工具,另外我很珍惜搭車那段時間,是黃金學習時間。」例如她去到港鐵站,就會跟孩子一起數港鐵站的名字、還有多少個站下車等,從生活中學習。在地鐵上,除了要回覆緊急的訊息,Korbut會盡量放下手機,用這段時間跟孩子聊天或者玩接龍或者猜謎語等簡單的遊戲。如果大家暫時不想有交流時,都會一人取出一本書閱讀。

注意溝通技巧 以正面教育為相處之道

家庭中有多個孩子,日常生活中難免有不少意外和衝突,Korbut在處理這些事時會小心溝通上的用語,避免傷害親子關係。例如有家具被摔破,她不會問「是誰打破的?」因為這代表她想追究,沒有人會承認。但如果說︰「事情是怎樣的?有誰可以告訴我呀?」孩子們就會踴躍表達。之後Korbut才會慢慢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

在很多事情上,Korbut都不主張「Say No」,要將說話正面化。例如當孩子生病時問她可不可以吃雪糕時,她不會直接說「不可以」,而是利用一句當緩衝︰「你等我一下,我安排一下。」之後她就會提議先跟孩子做一些事情再吃,或者改個日子吃。她指父母即時給孩子一個解決方法,其實是成功延遲他們的物質需要。又例如,她不會說「不要亂放東西」,而是會說「請你收拾好你的東西」,直接說出你對孩子的期望。Korbut認為正面教育對她們一家很有幫助。

六個孩子六次成長的機會

生下六個孩子,Korbut承認絕對是有六次帶小孩的全新經驗,自己亦有六次成長的機會。因為每一個小朋友無論性格、喜好、天份、智能都不一樣,家長與他們相處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樣。Korbut給予家長們一個小「貼士」:對於異性的孩子,媽媽在兒子小時候多擁抱,否則長大後他就會抗拒;爸爸亦要在女兒小時候多擁抱,否則很快就到外人擁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