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過後 我想教懂孩子的5件事│Mommy Amy

撰文:媽咪實驗室
出版:更新:

香港自受「山竹」吹襲後已過了一週,今次的破壞力史無前例的大,希望大家都安全度過,生活亦逐漸回復正常。很多科學家預言,因為溫室效應,強颱颶風將會成為常態;經過今次的親身體驗,我發覺我們除了需要讓孩子裝備知識,培養以下這些能力及態度亦不可少,才能充分應對日漸頻繁的氣候危機。

(一) 危機感

很多時,意外發生在缺乏危機感下;當我們有危機感時,我們才會懂得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無論是事前的防備還是事後的善後,多讓小朋友在安全的情況下參與,教導小朋友多注意身邊的事物,知道如何留意及尋找方法令自己隨時保持安全的狀態, 因為生命的安全在任何時候都是最重要。

(二) 珍惜所有

現今的小朋友很幸福,擁有的多,缺失的少;但同時亦需要明白,幸福並非必然。正如一顆大樹,亦能在一日風災後倒下。教導孩子保持感恩的心,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無論是有形的物質還是無形的關愛,皆是得來不易。

+8
(李澤彤攝)

(三) 解難能力

災害的發生沒有固定範本,即使做足安全措施,意外仍能隨時發生,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解除危機便仰賴當時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平時多讓孩子自己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以儲存更多的生活經驗,這些生活小智慧不能僅紙上談兵,更需要實戰經驗。

(四) 忍耐力

災害發生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便是要忍受日常上的不便,簡單的如停水停電亦已足夠折磨人。這一代的小朋友享受慣了,突然颱風期間家裡不能開冷氣,我家小孩亦呱呱吵,但當回到學校發現校內的冷氣系統被颱風吹壞, 同樣沒冷氣吹,便被迫著學懂忍耐,老師更藉機教導環保知識,從中上了寶貴的一課。培養能屈能伸的精神,讓我們在物資貧乏下亦能保持正面的態度積極面對生活。

(五) 同理心

人類是群體生活,災害當前,無人能夠可以獨自面對。因此培養同理心讓我們更會為他人設想,在需要時提供援助,在團體中守望相助。今次「山竹」吹襲期間,我感受到很多人間溫暖:例如有人呼籲將食物分享給守在工作崗位上未能回家的工作人員,或在風災過後多人義務幫忙整理道路或提供義載接載市民回家;這些舉動都讓大家在逆境中感覺沒那麼痛苦,沒那麼不便,心內充滿著溫暖。

當預視天災將會更頻密發生,我們更需要讓孩子有充足的裝備應對。自然災害無情,但人間有情,將平時所學到的知識能夠學以致用,融會貫通比只追求考試成績更為重要。共勉之。

Mommy Amy 

自小志願成為一名母親,現育有兩名小天使;3歲的囡囡Valerie及1歲的囝囝Wyatt;每日樂於照顧小孩並盡量不受外界影響下,堅持自己的育兒理念。 本著『愛分享』的個性,希望與各位爸爸媽媽分享有關親子的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