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斃六歲孫】照顧者認識不足形成壓力 社工:ADHD並非不正常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18日凌晨,一名52歲姓簡外婆疑因照顧壓力過盛,把懷疑患有過度活躍症的外孫於時鐘酒店內以背囊帶將他勒斃。事件引起大眾對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人士和照顧者關注。
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及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中西南區)及註冊社工姚清嫦均指出,家長在照顧ADHD小孩時會承受多方面的壓力,例如外界投訴、小孩表現未如理想等等。他們均表示ADHD不是絕症,只要多給予支援亦有好轉的機會,並建議家長可了解ADHD及尋找社會協助。

現時全港估計約有超過四萬名兒童及青少年是ADHD的患者,他們對不感興趣的事物不能集中,很多時會不能停下來,容易出現情緒問題,令照顧者承受極大壓力。張漢奇醫生指在處理ADHD個案,大約有兩成照顧者表示感到很大壓力,在生理上有失眠、食慾不振、感覺心疲力歇等等;而心理上則會過度緊張、生活失去興趣及動力,感覺困在死局中!又或因照顧小孩而失去平常的社交活動,更有部分照顧者厭惡被照顧者:「因為長期又沒有間斷的照顧生活,就像是一份沒有下班時間的工作,更不知道長遠的發展,因而倍感受壓。」

當小孩未能做到父母要求時,父母被原易感到煩躁。(《虎爸貓媽》劇照)

勿對ADHD小孩期望過高
張醫生回憶一對父母在學成績及工作前途都非常不俗,因而希望小孩跟自己一樣成功,但小孩卻確診患上ADHD。因為表現未能符合期望,照顧上又有很大重擔,該名媽媽患上中度抑鬱症而向張醫生求助:「媽媽經常失眠,亦忍不住向小孩發脾氣。她直接要求處方藥力較重的抗抑鬱藥,指『想買開心』,服藥近3個月時間,情緒變得較穩定。」張醫生建議家長對ADHD小孩建立合理期望,並且多找同路人分享。

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中西南區)及註冊社工姚清嫦則指出,大約有三至四成的ADHD患者照顧者有壓力問題,如會失眠、飲食失調,經常被負面思想包圍,感到絕望、內疚感、自責、無力感,會因情緒不穩而易哭,甚至患上抑壓症。

姚姑娘指壓力來源包括醫療費用高昂、小孩在學校表現未如理想及親友眼光等等,「ADHD 涉及多個專業醫療範疇如精神科、心理評估,但公共醫療服務輪候時間數以年計,而私家醫生的費用又非常高昂;另外ADHD患者的行為情緒問題會出現在多個場合,如在學校會經常欠交功課、擾亂課堂秩序、與同學相處當有衝突,常被老師和同學投訴;在家中,ADHD的行為情緒症狀亦會拖拉日常作息,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又或備受親友異樣眼光而產生壓力。」

有家長認為不能安坐、較以專心的小孩是異類,但社工則指這是個人特質。

情緒壓力來自對ADHD認識不足
另外,照顧者對ADHD認識不足亦會產生壓力。當照顧者未深入了解ADHD時,多會誤認為自己的小孩是「不正常」、以為小孩一輩子都有各種情緒行為問題,因而對前景感到絕望,姚姑娘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而ADHD的過動和難以專心也是特質之一,家長只要明白小孩並非「不正常」、找到小孩的優點和興趣,也能有很好的發展,又指出許多ADHD個案在適當用藥及管教下,長大後會有明顯進步,例如澳洲游泳健將菲比斯也是ADHD患者。

她建議照顧者尋求正式的精神醫生評估,多了解症狀。又或尋找各種社會服務支援,例如協助管教、行為訓練、找同路人互相扶持等等。

更多文章 :【媽媽唔易做】兒子以運動治療取代ADHD藥 媽媽:令他重獲自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