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不需要讓小孩每次都贏│Sci Papa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失敗乃成功之母」看似是老生常談,但對幼兒的學習其實十分重要!在人生路上我們必然有贏有輸,贏了固然開心,但輸了其實也有得着。
【編按:作者為Sci Papa】

筆者之前就看過一個研究報告,指出當孩子在贏得比賽時,他們很少留意過程,他就沒有了自我進步的意識!因此,父母與孩子比賽時,不一定要「讓賽」,贏得多的孩子其實未必能學會「贏的秘訣」。

研究人員安排4歲和5歲的孩子們玩一個「hide and seek」的遊戲,其中兩個成年人會為他們提供線索。一個成年人提供準確的線索,另一個則提供假的資訊。當中有一半的孩子,無論如何都讓他能找到隱藏的物件。剩下一半的孩子,就讓他們用自己的實力去尋找。換言之,在遊戲中愈得到成年人幫助的孩子,愈能成功找到物件。

成功的盲目

遊戲結束後,科學家們問小孩,他們想要尋求哪一個成年人的幫助去尋找更多的隱藏物件時,「每次都成功」的那一組孩子竟然無法分辨那一個成年人是可信的!更沒有想過成年人能幫到他們。但另一組不一定成功找到物件的孩子,卻知道那一個成年人是可信的。

當孩子非常成功時,他們似乎忽略了其他相關的線索——究竟那一個成年人提供較準確的信息?負責研究的教授指,這反映在現實生活中,當父母經常讓孩子勝出,孩子就會較少留意身邊一些有助他們日後面對其他困難的資訊,因為他們有個錯覺,以為觀察身邊的事物跟自己的成功無關。

在現實世界中,孩子總不能每次考試都考第一、每次比賽都贏得冠軍。孩子考試失敗、贏不到第一,父母不需失望,這只是一個學習過程。在他漫長的人生道路上,這些失敗經歷也許會成為他成功的基石,使他更勇敢更積極面對前路的更大挑戰。

參考資料: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12/161206125158.htm

 

Sci Papa (專頁:Scientific Papa

喜歡科學,但更喜歡老婆跟女兒。覺得科研跟「湊女」都是要有極度的耐性,不怕失敗,還要懂得自我反思後用不同方法再嘗試!將育兒及科學融合,期望伴著女兒走一條快樂的成長路。

更多文章:【小朋友學英文】唱歌認識身體部位 10首Baby Shark系列兒歌推介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