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兒童日】兒童海德公園施政論壇 5歲小孩也能論政解困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今天11月20日是聯合國制定的國際兒童日,目的為增進全世界兒童的凝聚力,提高兒童意識和改善兒童福利。為慶祝國際兒童日,有組織舉辦「兒童海德公園-施政論壇」,讓小孩針對社區議題發表意見和提出解決方法,從體驗中學習。
攝影:張浩維

檔口仔親子社區學校(檔口仔)、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JCI)、建祝和足印義工隊昨日於遮打道行人區舉辦第一屆「兒童海德公園-施政論壇」,聚集了20 至30個4-9 歲小孩,針對本土社區議題發表意見和提出解決方法,於香港體現有演說者之角(Speakers' Corner)之稱的海德公園精神。

來自天主教總堂區學校的小朋友,認為政府需要改善道路的設計,才可以讓香港成為「單車友善」的城市。

主辦單位從聯合國提出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挑選出「負責任消費和生產」和「氣候行動」,兩個較貼近小朋友生活、小朋友容易理解的議題作討論。

把香港打造成「單車友善」城市

在「氣候行動」上,小朋友們把全球暖化收窄至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認為香港應該變得更「單車友善」,減少汽車排放溫室氣體。

「將單車課程引入小學體育課範圍,從小學習騎單車」
「安全第一,所以市民在街上使用單車時要申請牌照」
「在香港要找平坦的路不容易,所以要重新制定路面設計」

這些建議,很難想像是出自小學生的口中。哪個方案會贏得投票者的青睞呢?

台下的小朋友以移動小屁股「搬凳仔」方式投票,選出最佳方案。

聽過三位演說者的提議後,台下的小朋友就移動小屁股「搬凳仔」,投票選出第一個為最佳方案。之後,台下的小朋友繼續提出不同建議,一起計劃如何將方案落實。有小朋友讚賞方案可以減少氣體排放之餘,強身健體、訓練專注力;亦有小朋友提出學校開辦單車課程需要更多資源,例如政府資助、培訓教練、建造場地等。

體現公眾意見的重要性

至於「負責任消費和生產」的議題,小朋友都明白胡亂消費會造成浪費,而衣物是他們最常接觸部份,所以他們都呼籲大家「一件衣服不要只穿一次便丟棄」、「要做好衣物回收,把舊衣捐贈至慈善機構」,又有小朋友提醒大家一些衣物的染料、漂白劑會污染河流,「令地球先生生病」。

這位黃蓉小妹妹其實是現場的一位小記者,當日到場是想從自己的角度發表意見,以及記錄活動的點滴。

當大家要為三個方案投票時,台下有公眾小朋友提出另一個方案,希望參與投票:「舊的衣服可以拿來製作新的用品,例如布袋」這個升級再造(upcycling)的概念,由一位跟金庸小說角色黃蓉同名、又同樣機靈可愛的小女孩提出。雖然她可能不知道有upcycling這個概念,但也懂得物盡其用,不要浪費。台下的小朋友均投票給這位「小黃蓉」,並建議可以加強宣傳和教授更多人縫紉技術,加大upcycling的規模。這證明,台下公眾的意見也是非常重要的,分分鐘可以成為重點方案。

聽過小學生哥哥姐姐的方案後,3位5歲的幼稚園生也上台發表自己的意見。

5歲幼稚園生也不遑多讓

兩輪小學生的發言後,有3位5歲的幼稚園生也到台上發表對環保的意見。他們拿設計精英的海報,呼籲從政府層面「要支持回收,為地球減負」;業界「要研發環保布料」;個人「要合理消費」,實力不比在場的哥哥姐姐低。

+6

兒童參與社會 體驗式學習

「檔口仔」的項目主任(社區)梁汝伈(Aki)表示,「政策就是要令日常生活變得更好,而小朋友也是在體驗這個社會的生活」,所以他們也有權參與社會的政策討論。她又指,活動中小朋友站在台上用自己的語言和角度,對我們認為很「大人」、很國際化的議題發表意見,是一個很重要的體驗式學習,真實地練習解困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強調「不一定要打開課本才能學習」。

「檔口仔」的項目主任(社區)梁汝伈(左)鼓勵小朋友多參與社會、多發表意見,從體驗中學習。

稚嫩的臉孔說出來的建議擲地鏗鏘,的確,我們不能低估小朋友的觀察力和創意。Aki指現場的講台只是由卡板組成,毫不華麗,是希望讓家長明白在家中、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讓小朋友發表自己的意見;家長在家中跟小朋友進行同類型的討論和對話,也是一個理想的親子活動。

更多由主辦單位拍攝的活動花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