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拆解兩大讀寫障礙謬誤 6招營造有利學習環境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子女有讀寫障礙的問題是香港家長其中一個極為關注的問題,我希望透過一個個案分享,拆解坊間對讀寫障礙的誤解,並為營造有利學習環境提供建議。
【編按:作者為童心苗兒童成長發展中心教育心理學家廖坤怡】

個案:

嘉嘉今年小二了,中、英文科一直成績不太理想。經學校轉介至教育心理學家作評估,結果顯示嘉嘉有讀寫障礙(即讀寫困難)。媽媽知道後很擔心,向老師說:「這等於是嘉嘉智力有問題?」與心理學家會面後,媽媽每天都憂心,既然嘉嘉要比人多花時間讀書,媽媽打算中止她所有的課外活動,包括她最心愛的跳繩校隊。她更叮囑嘉嘉每天放學就回家溫書,若不懂就溫多幾遍。媽媽更深信,等嘉嘉長大後,讀寫困難就會消失。

媽媽的擔心,亦是很多讀寫困難學童父母的憂慮。要幫助他們,先由以上媽媽的兩個誤解說起。

誤解(一): 讀寫困難是智力問題

讀寫困難的表現與智力無關,只是腦功能與其他人不同。常見的困難包括認讀中英文字較慢,抄寫時易漏筆畫、寫錯或倒轉部件、或比例不正確、英文串字困難、閱讀速度較慢及不流暢等。讀寫困難並不會隨著學童長大而消失,徵狀會隨著不同成長階段有所不同,但我們可以給予支援以減低他們學習上的困難。

誤解(二): 利用強記及操練為學習策略

(VCG圖片)

重覆而單一的方法,並不會令讀寫困難的學生成績好轉,反令學習動機下降。他們學不好,並不是因為「懶,不盡力」,而是他們的腦部需要多方面的刺激。他們需要的,是透過多重感官的刺激去學習。

如何營造一個有利學習的環境?

現今資訊發達,坊間有很多不同的多讀寫訓練班、拼音班、親子工作坊、專家文章等等協助家長應子女讀寫困難。但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是如何營造一個有利學習的環境,以提升讀寫困難學童的學習興趣及動機。環境並不只家中的佈置,更包括家長的心態及適時地尋求學校的配合。

(一) 了解子女的學習模式,找尋合適的方法

先了解子女是屬於哪一類型的學習者: 視覺(visual)、聽覺 (auditory)或者動覺(kinesthetic) 。例如視覺學習型的人喜歡圖畫等,因此圖像式的文字、圖表等他們都很喜歡。聽覺型的人喜歡聲音,所以對話、大聲朗讀、音樂、記口訣等等掌握較好。動覺型的人喜歡「落手落腳」地學習,把資訊變成動作、活動,他們會學得很快。家長可根據子女最擅長的學習類型,找出最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

(二) 以多感官的親子遊戲來增加學習趣味

(VCG圖片)

找出子女的學習模式後,家長有空時便可利用合適的活動和他們玩。例 : 嘉嘉是個動覺型的學習者,喜歡活動和手作。溫習某一個難寫的字時,家長可以:

做一個動作代表該字的意思然後在一張紙上寫上該字一次,字的大小宜填滿整個格用一隻手指指着字,順筆劃寫一次,第二次請子女自己重覆跟着邀請孩子把字的不同部件剪出來

 

透過以上遊戲便可溫習字的形狀、讀音和字義。若想再強化孩子的記憶,可利用其他的感官刺激,例如把字的各部份變成口訣讀出 (聽覺) ,或鼓勵子女把字的各部份畫成形似的圖案,方便記憶。

(三) 良好的閱讀環境,有助學童學習

筆者以「天時、地利、人和、物順」這個口訣,來簡述一些有利閱讀的環境,協助子女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

天時: 每天騰出固定的10-15分鐘,陪伴子女一起閱讀圖書。地利:在家中一個較安靜的地方設置圖書角,擺放一些兒童書籍方便子女在閒時自行閱讀人和:最好是由父母陪伴讀,伴讀的時候把手機放開,專心和子女共享閱讀時間物順:圖書以故事書為佳,宜多圖少字、句式相似,選取合適程度的書,以子女能閱讀七成的生字為佳

(四) 適量的課外活動不會令成績大跌,反而有助增強自信心

(VCG圖片)

有時家長會認為,讀寫困難的子女需要花更長時間去讀書,因此要求子女放下所有的課外活動。但這些課外活動,很多時就是他們的推動力 。適量的課外活動,反而有助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肯定。

(五) 與學校相討學習調適

倘若發現子女應付功課真的十分吃力,可與學校相關的輔導人員聯絡,商討功課、測考調適的可行性,例如減少抄寫和默書的範圍,或測驗考試加時等。

(六) 調整自己心態

「多讚賞、少批評」這個道理很顯淺。但知易行難,尤其看到孩子在學科以外的長處,未能轉化成學業上的優勢,難免會感到氣餒。若家長能把子女的讀寫困難看成是學習上的差異、需要,而非缺陷,對他們有合理的期望、要求和接納,自然不會那麼「勞氣」和消極。

真正的學習,並不只著眼於尋求學業內外的成就,而是在於了解自己,學會接納和欣賞自己的優點,再加以利用,發展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