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樂調查】父母重視學業多於玩樂 調查指港童到公園玩樂時間少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大部分小朋友都喜歡到遊樂場玩耍,但香港保護兒童會的調查發現,本港家長帶子女到遊樂場遊玩次數偏少,逗留時間亦較短。協會指,本港家長對玩樂促進兒童發展的積極作用欠缺認識,過於着重子女的學業成績,促請家長應多注重子女的全人發展。
(圖片:VCG)

每月玩不足四次 每次不足一小時

香港保護兒童會於6至7月期間,在全港六個大型公共兒童遊樂場,以問卷訪問了202名育有2至12歲兒童的家長,發現四成半受訪家長一個月只帶子女到遊樂場四次或以下,即每周僅約一次;逾六成家長每次帶子女去公園逗留的時間亦不足一小時。

(龔慧攝)

媽媽為玩樂主導  家長對子女發展需要缺乏認知

調查又顯示,無論平日或假日,逾七成兒童是由媽媽帶去公園玩,由爸爸帶的比例不足三成,反映爸爸陪伴仔女進行戶外活動的角色較薄弱。調查期間,訪問員即場抽出三種遊樂設施的圖卡,了解家長對相關設施對兒童發展的認識。受訪家長平均只答對一條,反映家長對子女發展需要缺乏認知,故不熱衷帶子女到遊樂場玩耍。

該會總幹事蔡蘇淑賢指,本港父母對「勤有功,戲無益」觀念,仍然根深柢固,往往過於着重子女的學業成績,而忽視玩樂促進兒童發展的積極作用;建議當局應更主動、積極教育家長,令他們明白「玩」的重要性。東華學院人文學院教授鄭佩華就認為,本港遊樂場多是固定構件,建議政府可參考外地強調的自由遊戲設計,配合不同年齡群的孩子需要。

麥明詩媽媽(右)覺得家長不要誤以為只着重串字、認字、數數會令孩子叻,玩樂同樣重要。(黃國立攝)

麥明詩媽媽:要多讓孩子玩樂

麥明詩媽媽麥何小娟(麥太)早前接受訪問表示,玩樂與小朋友的感覺處理有關係,盪鞦韆、到沙灘玩、到公園玩攀爬、到大自然感受各種感覺的刺激等,都可以讓小朋友有多元化的感覺經驗。麥太說:「這包括所有的感覺系統,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而較多家長忽略的本體感(感受肌肉關節動作)和前庭感(感受速度和身體重心的)。這兩種感覺,跟孩子的平衡和活動能力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家長不要誤以為只着重串字、認字、計數會令孩子叻,反而多給孩子玩樂的機會,讓他們有多元化的感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