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賺零用錢到繼承父業 80後胎毛筆師:除了手藝還是一份誠信
說到胎毛筆,它是一份獨一無二的紀念品,也是父母對孩子的寄望,而對張振宇師傅來說,則是一份誠信。
張揚氏胎毛筆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張師傅的太曾太祖母曾是皇室御用製筆師,祖母和爸爸也懂這門手藝,傳至今天,他已是香港歲雄胎毛筆第六代傳人。但數年前他只視胎毛筆為一個賺零用錢的工具,從未想過繼承爸爸的事業。今天,為守著爸爸對客人的諾言,他接過這門手藝成為一名工匠,繼續為父母完成對孩子的祝福。
攝影:黃寶瑩
當張師傅還在上學時,香港歲雄胎毛筆還未有店鋪和工場,爸爸開設製衣製鞋工廠,偶爾上門服務及在家中造筆,當爸爸忙碌時,他便幫忙上門給嬰孩剃頭髮:「當時爸爸就像個財神爺,有空便問問他有什麼要幫忙呢,然後賺一點零用錢。若一天幫忙剃數個頭,也有近千元收入,很好呀。」97年後,爸爸的工廠結業,便承勢開設胎毛筆店。而張師傅畢業後則從事其他工作,如碼頭,飲食業,並未想過要承繼爸爸的生意。
爸爸性格強硬 長大後才懂昔日教誨
張師傅指爸爸是個大男人,常說食鹽多過自己食米:「總之他說的我就一定要聽,過往關係不太和睦。」直至投身社會,才漸漸爸爸往日所說的道理,:「他常說做人要有誠信,例如客人光顧訂造胎毛筆時,我們會表明有一系列免費的售後儀式。」他所指的儀式包括100日、180日及三歲時的「抓周」,小孩在6歲後亦可到店內練習書法,直至18歲也可來練字。
為着這份誠信,讓張師傅決定繼承爸爸的事業。「爸爸年紀不小了,去年一次爬上梯子執貨時不小心掉下來,差點癱瘓,他在醫院捉住我的手說自己做不下去了,如結業了,便不能再為長大的小孩提供售後儀式。為免這門手藝失傳,也為守着對客人的諾言,希望我能接手。」於是在去年9月正式接過生意,每天埋首在工場。
師承爸爸 卻有自己的執著
胎毛筆的製作過程包括處理頭髮、雕磨筆桿,工序多達32道,每枝至少要60天才完成。雖然師承爸爸,但二人對製成品卻有著不同的要求。很多客人總希望筆能做大,但張師傅卻認為要因應筆膽的大小來調整筆桿的粗幼,因此成品並沒有統一的尺寸:「爸爸每次到工場,看到都會說『枝枝都唔同大細,似咩樣呢?』」現在,張師傅的太太亦在學習部份工序,夫妻二人合力完成父母的祝福。「我會稱自己是一名工匠,如果全香港有三成人擁有我的製成品,也是一件頗厲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