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被峰叮】河水不犯井水?滅蟲專家教你分辨蜂種及應對方法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踏入暑假,少不免要拋開書本,投入大自然盡情嬉戲,但若在郊外遇見蜜蜂又該如何應對呢?眾多蜂種的攻擊性是否都一樣呢?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梁廣源表示香港境內蜂種非常多,可按其身形及攻擊性大致分成兩類,如不主動挑釁,一般不會受到攻擊。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則指出被蜂叮後的皮膚反應因每人體質不同而敏感程度不一,但一般只會紅腫數天便會自然消退。

梁廣源表示夏天是蜂的成長期,秋天才是最活躍的季節。蜂種的分類非常複雜,一般人難以記得所有常見的品種:「香港能見的蜂類非常多,如蜜蜂、胡蜂、木蜂、熊蜂、虎頭蜂,很難以全部認識。可根據其身體形態及攻擊性分成蜜蜂及胡蜂。」

考考你,以下哪些是蜜蜂,哪些是胡蜂呢?

(食環署圖片)

蜜蜂:身短腰粗,身上較多絨毛。當蜜蜂把尾部的毒針刺進人體,離開時毒針就會連同部分內臟一起被拉出體外,蜜蜂也就因而死去,所以蜜蜂不會隨便襲擊人,攻擊性較低。
胡蜂:身長腰幼,尾針可多次使用,故攻擊性相對較高。
除了中間是蜜蜂外,其餘都是胡蜂,你不覺得中間的蜜蜂外形較可愛,就如小孩繪畫的小蜜蜂一樣嗎?(正確名稱在文末列明。)

從事滅蟲30多年,梁廣源憑經驗指出蜂是有「蜂性」的,而且河水不犯井水,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若牠感覺到對方有侵略性,才會作出攻擊。他回憶約20年前與兩位同事前往一間村屋清理蜂巢,因蜂巢築在陽台下方而看不見,只能把L形的滅蟲噴霧槍伸向下方,卻意外碰到蜂巢,引致黃蜂傾巢而出:「當時的情況就像電影一般,一大群胡蜂如黑雲般從陽台底湧上來,屋主因太驚慌而關上陽台門,把我和兩位同事困在外面,一位同事不斷揮動手腳想趕走胡蜂,另一位更驚慌得撞向陽台門,反而因動作太大而成為攻擊目標,被胡蜂釘得口腫面腫,要送急症室治理,我靜靜地站在一旁躲避卻相安無事。」

梁廣源質疑政府滅蚊工作成效。(資料圖片/張雅婷攝)

說到避開蜂的秘訣,梁廣源則認為最重要是鎮定:「一般情況下,當人進入胡蜂5米範圍內,又或碰到蜂巢,才有被攻擊的機會,在郊外遇上胡蜂,最好的處理方法是不要理會,慢慢離開。」

如何避開蜂的攻勢:

不要觸碰蜂巢不要拍打草叢不要塗香水不要穿着顏色鮮豔、圖案花巧的衣服,穿着長袖衫褲遇上蜂時不要急步走、用手撥或大動作走避用衣服掩蓋頭部,慢慢離去

被峰針後或會出現致呼吸困難

梁廣源表示不論是蜜蜂還是胡蜂,尾針皆含有毒液,視乎個人體質而有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並非胡蜂毒性較強。皮膚科醫生陳厚毅指出,當蜂針剌入人體時會注入毒液,毒液中的蟻酸、神經毒素和組織胺成份會引起溶血及出血,令傷者出現過敏反應:「過敏程度視乎個人體質而不同,皮膚紅腫、灼燒疼痛都是正常反應,大部分人不需就醫,敏感亦慢慢會消退。但如紅腫範圍非常大、有水泡隆起,或有其他嚴重過敏反應,如引致心臟休克,呼吸困難,便需盡快求醫。」如敏感情況持續,醫生或會處方止痕止癢藥膏、抗生素、類固醇藥膏或止痕藥丸。

皮膚科醫生陳厚毅。(葉璋時攝)

被蜂刺後,陳醫生建議可即時冷敷,用乾淨水沖洗及保持傷口清潔,不要直接用手接觸殘留的蜂針,應戴手套再清除。而梁廣源則指出蜂針不如木刺般堅硬,不建議直接用手鉗出,應用硬卡片輕輕順着毛孔方向刮除。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