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前港隊劍擊運動員張小倫籲年輕人投身全職運動員需兩手準備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巴黎奧運|奧運賽事進行得如火如荼,港隊精英於各項賽事出賽,當中劍擊賽事項目更獲得2金佳績。前港隊劍擊運動員張小倫接受「01親子」專訪時提到,運動員走上奧運舞台絕不輕易,既努力又刻苦,背後更要承受多種辛酸及受傷。訪問過程中,他不時寄語香港市民多支持香港運動員,可以的話,亦多留意其他項目仍默默努力的運動員「任何運動員也值得尊重及欣賞」。

前港隊劍擊運動員張小倫於今年4月宣布退役,他近日於HOY TV 擔任2024巴黎奧運劍擊比賽直播評述之一。被問道當時如何支持正要出戰奧運的隊友「因為我是團隊大師兄,有時都會回體院探望他們,在奧運前都有關心他們身心情況,了解身體狀態及備戰情況,以行動來鼓勵及支持他們」張小倫說。

由運動員身份轉為直播主持,所面對的受眾和挑戰都截然不同,但佢仍能冷靜及專業地應對,為直播節目帶來豐富運動訊息以及精彩旁述,他表示多時收到觀眾正面及樂觀回應,就此非常感動。與此同時,他更透露擔任主持其中一項任務是,向市民傳達這些訊息「希望帶來一些劍擊知識之外,更可以分享各個香港運動員訓練、追夢過程。希望觀眾能夠多了解多個運動員,除了踏上奧運頒獎台的,更能得知其他運動員背後的故事」。

「躋身奧運舞台是一點都不容易,背後通過長時間刻苦練習及比賽累積經驗,才能成為優秀運動員。沒有獎牌運動員同樣值得尊重,血、淚及汗水絕不比其他人少」
前港隊劍擊運動員張小倫

曾認為媒體只集中某些運動員 現時風氣改善助社會進步

他指經過今次奧運會,不難看到媒體、社交媒體都偏向報導多項運動項目,即使未有獲獎的運動員亦有報導「這是好事來的,讓大家有機會討論不同的運動,不只是集中在劍擊」,對於香港整體運動發展或其他運動項目來說,絕對是一種良性鼓勵。他坦言「劍擊就相對幸運,運動員在奧運成績較突出,愈來愈多人留意,媒體亦相對增多報導篇幅。但其他項目的運動員都是很優秀,而且在亞錦賽或其他世界賽事成績更奪得好成績,同樣值得留意及關注」。

為香港奪得歷史上首面奧運金牌的「風之后」李麗珊同時為「HOY TV」做奧運主持,她亦為直播期間提到,「無論是奪金的江旻憓,還是無緣進入決賽的『香港體操王子』石偉雄,運動員都要克服傷患困難,來表達自己努力」、「2人都值得敬重支持」。就李麗珊的說話,他認同非常。

傷患,對運動員來說是一件頗大的挑戰「因為一次受傷,就可以終結運動員生涯及夢想」。他指石仔(石偉雄)當時處於艱難時期,放棄亞運會及其他大賽,然後出戰奧運「可能看到他有些失誤,其實背後的付出及犧牲很多,他才可以走到奧運舞台追夢」,這些都是得來不易,艱苦奮鬥是必備的。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你可能只看到幾秒表演,可能只看到失誤,但同時希望大家知道各位運動員背後的努力。
前港隊劍擊運動員張小倫

每次傷患都是成長的挑戰 「不放棄」才是最難

傷患,是當運動員基本菜單。他指傷患總帶來無數的心理陰影,「重做這個動作會有多痛?會否觸及舊患?」,而治療過程亦非常煎熬,要克服的身心問題亦不計其數。即使康復,也未必能保證百分百完全康復,選擇繼續向前衝還是退下來休息,這些問題時不時也會在運動員腦海中浮現。

被問道最深刻的一次傷患,他不得不提及2012年椎間盤突出事件。在倫敦奧運前,亦是他最大機會代表香港出戰、亦是成績最巔峰的一年,遇上傷患課題同時要臥床3個月,最擔憂的就是「劍擊生涯」。打擊太大,使他當時考慮退役「因為醫生當時建議做手術,但不能回復百分百活動能力,最高只有百分之八十」,治療師指要進行保守治療,犧牲的就是出戰倫敦奧運的機會。為了日後仍能擔任運動員,不惜暫時放下出戰機會,半年來憑著意志接受復康治療,終於換來喜訊。「康復過程很失落、無助、孤獨、因為很多事情需一人面對,幸好周邊教練、隊友、醫療團隊支持,才可以從傷患經歷走出來」,故傷患使他非常珍惜當上運動員的身份。

「面對多次傷患仍堅持夢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前港隊劍擊運動員張小倫

籲年輕人考慮成為全職運動員前需兩手準備

「以前我的經歷跟現時對比太大,現時情況是家長推動孩子學習或接觸某些運動,然後帶他們參賽、考資格,變相孩子投入度或決心不夠強」,「情況就是家長總比孩子緊張,到底小朋友是否愛玩這項運動呢?是否仍想繼續發展下去呢?」,面對這個局面,他建議不妨聆聽孩子心聲、互相商量,要是孩子不喜歡,難以持續堅持下去。

而考慮成為全職運動員前,他建議年輕人先劃分個人及社會層面。首先,了解自己「是否熱愛這項運動、是否想在該項運動有既定目標及夢想」,然而「是否在該項運動中發掘到自身能力」。若然在探索過程中,發現自身未能達到該項運動要求時,就是考慮「延續其他路向」,例如轉為升學或其他行業就業。「不是看社會有甚麼獎勵就投入這項運動,是看自己夢想、心中所愛」他重申。

退役後全力推廣劍擊 望發掘具潛質的孩子

被問道「傳承」劍擊運動,他說早已成立「劍社」來訓練有興趣的人士,而他跟團隊更會到訪不同機構、團體作分享與指導。「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劍擊是甚麼一回事,同時讓人人有機會接觸、嘗試」,總有些人接觸後便愛上,亦有人愈玩愈喜愛!同時,他期待將會舉行更多比賽讓孩子出賽,從而「嘗試贏輸、學習得失」,學習「如何爬起來、衝破心理關口及突破自己」,這些都是成長必經的里程碑。

「學習劍擊後,孩子好像變了另一個人」這句話是張小倫多次提及,亦是很多家長的回饋。「因為劍擊是需要運用多方面技能,包括戰術、審時度勢,轉數慢些都不行」,除了身體協調、專注力,劍擊更講求鬥智鬥力,在台上一人作戰時「如何將學到的技能運用出來?」、「如何面對臨場上突發事件?」、「如何調整心態追回分數?」,這些均是劍擊引伸出來訓練思考能力及處理壓力的項目。

期待政府推廣運動範圍更廣更親民

適逢奧運,政府同期也有製作運動宣傳片、全民運動日等推廣運動,讓市民均能感受運動熱潮。「雖然這些都能擴大市民接觸運動的機會,若然將運動風氣推得更廣、更親民就更好」,如果定期有運動活動散佈到不同場所,如政府豁下場所、學校等等,相信「運動能與市民更親近」,同時亦可借助運動員推廣運動,相信效果定必更好。

「就好像我今天到新都城中心教導劍擊,除了可以親身指導及示範外,其實都是進行推廣運動訊息」,小朋友既可先了解及接觸劍擊,亦要親身試玩,那就可以從小培養孩子運動樂趣與習慣,而經過商場的市民,亦能欣賞該項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