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PAS放榜派位欠佳父母有4句話不宜講 留意有否「社交退縮」

撰文:羅勵兒
出版:更新:

今天(8月7日)是Jupas(大學聯合招生)放榜的大日子,考生都承受很大壓力,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羅嘉瑩醫生表示,萬一子女派位不理想,父母必須注意避免再增加子女的壓力。

羅嘉瑩醫生首先分享一個個案:「這是一個住院的個案,來自基層家庭的某屆Jupas考生,原本心儀文字、創作方面的科目,他的分數也足夠讀相關的專業學院 。但表親去年進入了大學,於是媽咪很想他也能進入同一間大學。考生因不想辜負家人期望,也選了那位表親的大學、收生門檻最低的科目。但一來學科並非自己喜歡或擅長,二來他喜歡文字和創作,同系同學之間也找不到有相同嗜好,所以感到很大壓力,漸漸壓力『爆煲』,但仍然不敢告知媽咪,最終躲起來自殘,才被發現並送入醫院,確診了抑鬱症。」

住院期間,他和羅醫生分享了他的日記,裡面記載了他的個人興趣、最後選科、無法適應等前因後果。「我讀了之後就問他是否介意約同媽咪一起分享他日記的內容,他起初有點抗拒,幸好最終於同意我在場之下舉行家庭會議。他和媽咪的關係其實不壞,只是在選科一事上溝通得比較少,在會面中雙方都講了很多,經過家庭會議之後關係改善了,加上藥物治療之下,他的抑鬱症總算逐漸好轉,可以康復出院。」

今天放榜,若結果未如理想,羅醫生提醒父母避免講以下4句話:

1.點解你要揀呢科?

「其實,很多時父母潛意識會渴望子女選擇某些科目,以實現自己未實現的夢想或抱負,而子女也可能會因為父母的期望而作出選擇,但讀下去卻未必適應,反而令關係緊張,所以父母最重要是尊重和接納子女的選科,而不是作出質疑。」

羅醫生又分享了自己當年放榜的經驗,「我當年的成績比預期好,但當時醫科沒有商科那麼受歡迎,親戚、老師大多建議我選商科,但我自覺並不適合商科的環境,所以最終堅持自己的決定。當時身邊人對我的決定有不少意見,幸好家人最終都支持,所以我的感覺是關於選科,自己最終需要的其實是向自己交代,因為將來努力和辛苦的都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2.入到呢科有咩值得開心呀?阿邊個都入到啦!

「子女的努力是需要被肯定的,他們任何的夢想都值得父母一句真心的『加油』、『恭喜』,讓他知道你看到他的努力。」

3.你睇吓人哋幾叻吖!

「很多時父母的想法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若父母經常把子女和其他人比較,便會令子女養成一個想法:自己等於其他人。但事實上他是他,其他人是其他人,事事拿子女和其他人比較並沒有好處。最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和自己比較,今天比昨天有所進步,就已經很不錯了。」

4.唔好喊啦,好煩呀!

「放榜結果不理想,考生回家後哭泣是很常見的,由於父母心情也不好,所以常會說:『好煩呀,你唔好喊啦!』這句一定要避免,因為曾有不少病人對我說,類似這樣的說話他們記了很多年,因為這話令他們覺得原來自己哭就是等於煩。父母要明白,子女成績不好,哭泣是一種合理的情緒,也是一個宣洩的空間。」

父母也可能會想開解子女,但不知說什麼才好,羅醫生表示,「其實香港父母一般未必太懂得表達,所以我會建議在子女放榜欠佳的情況下不一定需要說話,可能只需要一些非言語支持,例如輕搭著他的膊頭,一個眼神,或下廚弄一頓美味的晚餐,已經足夠。」

無論如何疏理子女的情緒,父母有一件事必須注意:有需要時應諮詢專業人士。羅醫生列舉以下例子:

1. 子女放榜後出現持續的情緒低落、緊張,每天逗留在房間內不外出,每逢吃飯都說沒有胃口,連朋友的Whatsapp也不覆,平時喜歡的活動都提不起勁,其實這些並不代表懶惰,而可能是「社交退縮」的行為,如果發現行為上有明顯變化,並且與本身性格無關,是抑鬱症的常見症狀。

2. 晚上在床上至深夜也不睡覺,不停「碌」手機,父母見狀一般會叫他們不要玩手機到太晚,但羅醫生提醒,「這種情況可能不是玩手機,而是因為失眠, 持續失眠有可能需要專業人士處理。」

3. 相反,過度睡眠也可以是青少年抑鬱的其中一個症狀。

4.最後,父母也要留意自己的情緒,「因為父母焦慮、抑鬱對子女的情緒有很大影響,根據近年的學術文獻,家長的情緒可以影響子女未來一至兩年的情緒症狀,兩者有緊密相連的關係。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羅嘉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