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健康|如何處理子女的焦慮情緒? 家長必學9招助子女疏理情緒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當我們預計會遇到考驗或危險時,焦慮情緒會提醒我們作出準備。但當焦慮情緒在不適當的時候出現或出現過於頻密,而且影響到日常生活,便需要考慮尋求專業協助,以防止情況惡化。
資料來源: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

若然子女出現焦慮情緒問題,家長們可考慮以下建議幫助他們過渡情緒。

1. 避免「無建設性」的思考方法

它們是沒有幫助的想法,卻經常在腦海裏重覆出現。這種思考使人預先憂慮未來不可控、未知的情況, 而焦慮更會引起一連串身體反應及造成情緒困擾,例如: 

「災難化」假設將會發生的事情是不好的,而且比真實的情況還要惡劣很多;
「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把事情簡化到只有最極端的情況,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偏執的思考模式」這類的思考模式專注於事情「應該」/「必須」如何處理,而不是簡單地以其性質來理解它們;
「妄下定論」假設自己可以知道其他人的想法,或可以預測未來發生的事
「傾向負面」排除正面的經歷並專注負面的經歷

2. 憂慮時段

設定特定 15-20 分鐘的「憂慮時段」,若在這段時間以外曾出現憂慮想法,先把它們紀錄下來,留待下次「憂慮時段」才去想它們。

3. 刻意分心

做些簡單又有趣味的活動,使注意力先離開憂慮想法。

4. 自我提示

提示自己客觀地思考:「在一星期後、一個月後、甚至一年後,我還會為今 天這件事情憂心煩惱嗎?」,「我是否高估了出現很差情況的可能性呢?」

5. 解決問題

與其被動地受所憂慮的事情困擾,不如主動檢討和解決問題。集中想想自己在事件中學習到些什麼,以及如何能作出改善。

6. 多做運動

運動是「情緒良藥」,有助集中精神及協調呼吸,使人身心放鬆,抵抗壓力, 減少出現不必要的憂慮。

7. 把逃避減至最少

逃避會令焦慮問題持續,嘗試面對恐懼來練習應付它們。可循序漸進地, 從易到難去學習面對自己所害怕的事情。

8. 做鬆弛練習

做身心鬆弛練習,例如深呼吸練習、肌肉鬆弛練習等。

9. 分享想法和感受

多與家人和師長好友等分享想法和感受,使他們更能體諒、支持和幫助你。

家長們需調整心態並放下成見
才容易接近子女並施予幫助

1. 放下假設

先放下心中假設。
(例:「她做功課拖拖拉拉,一定是想偷懶」)

2. 觀察了解

用心聆聽子女心聲、觀察情緒表現。

3. 表達同理心

設身處地從子女角度去了解他們的困難。

4. 給予空間

製造寧靜空間讓子女,讓他們平復心情、冷靜思考。

5. 適當支援

與子女一起做放鬆身心的活動;
向子女表示樂意聆聽傾訴和一起商討應付困難的態度。

6. 家長要自我關懷

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欣賞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同時接納自己的能力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