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不足源於脾胃及肝氣問題 附上奶食療及四大按摩穴位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母乳是寶寶最天然的食物,營養均衡又容易消化,並有助增强寶寶的免疫力。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出生後六個月全吃母乳,之後逐漸添加固體食物,並繼續喂哺母乳至兩歲或以上。對媽媽而言,喂哺母乳可以幫助產後子宮收縮和瘦身,以及減低患上多種疾病的機會,例如卵巢癌、乳癌和骨質疏鬆等。然而,不少媽媽會遇上奶量不足的問題,這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麽呢?
本文作者:博愛醫院林夢納中醫師

母乳不足源於脾胃及肝氣問題 配合治療及中藥調理助通乳

從中醫角度看,乳汁分泌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類證治裁》指出「乳汁為氣血所化,而源出於胃,實水穀精華也。」脾胃為後天之本,吃進去的食物需經由脾胃消化,然後生成氣血,這些氣血正是母乳的主要來源。因此,當脾胃功能强健、氣血充足,乳汁的分泌就越多。臨床上,當我們遇到因脾胃虛弱或營養不足而出現乳汁稀少的媽媽時,治療會以健脾養胃為主,常用藥有黨參、白朮、茯苓、黃芪、當歸等。

另一個常見原因是「肝氣鬱滯」,導致乳汁排出不暢,或伴有乳房脹痛等情況。很多新手媽媽產後容易心情緊張、情緒波動。正如《儒門事親》所云:「或因啼、哭、悲、怒、鬱、結,氣溢閉塞,以致乳脈不行。」古人亦認爲「肝為剛臟,職司疏泄」,而且「女子乳頭屬肝」,所以肝除了負責調節全身氣機之外,還可以調暢乳房的氣血運行。臨床治療主要以養肝、柔肝、疏肝為原則,透過滋養肝血,配伍疏肝行氣,使肝得所養,疏泄調和。常用藥有女貞子、白芍、生地、沙參、枸杞子等,酌加一些活絡通乳的中藥,例如佛手、通草、王不留行、柴胡、絲瓜絡、路路通等。

四大穴位助母乳生成及保持乳線通暢

1. 膻中穴

定位:胸部,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中點
功效:寬胸理氣,催乳

2. 大包穴

定位:側胸部,腋下6寸(4橫指為1寸)
功效:寬胸,調節脾胃

3. 乳根穴

定位:胸部,乳頭直下,乳房根部
功效:理氣,通乳

4. 太衝穴

定位:足背部,第一、二足趾中間,骨頭交會凹陷處
功效:疏肝行氣

**注意:用指腹按壓,每個穴位時間約1-2分鐘,出現痠脹感為正常現象,切忌過分用力!

欲上奶宜選易消化及吸收的天然食物

飲食方面,建議媽媽們以易消化、易吸收的天然食材爲主,切忌辛辣、肥膩、生冷之品。日常飲食中,不妨多吃一些有助上奶的食材,例如:豬蹄、鯽魚、花生、金針菜等。另外,哺乳期間避免進食具有「回乳」效果的食物,例如:麥芽及其相關製品、韭菜、花椒、豆豉、咖啡、乳鴿、鳳梨等。

上奶食療

1. 淮山黑豆章魚湯

材料:鮮淮山30克、黑豆30克、枸杞子15克、乾章魚1隻、紅棗5粒

做法:
1. 鮮淮山洗淨去皮,切片備用
2. 乾章魚浸泡10分鐘,切塊備用
3. 黑豆洗淨浸泡30分鐘
4. 紅棗洗淨去核
5. 加水2000mL,放入所有材料煮沸,轉小火煮1.5小時,起鍋前15分鐘放入枸杞子,完成後加少許鹽調味

2. 木瓜花生鷄腳湯

材料:花生60克、青木瓜1個、鷄腳10隻、無花果2粒

做法:
1. 花生浸泡30分鐘
2. 青木瓜去皮去籽,洗淨切塊備用
3. 雞腳去甲汆水,備用
4. 無花果洗淨切塊,備用
5. 加水2000mL,放入所有材料煮沸,轉小火煮1.5小時,完成後加少許鹽調味

3. 黃豆通草豬蹄湯

材料:通草6克、黃豆30克、豬蹄3隻、陳皮6克、生薑3片

做法:
1. 通草洗淨瀝乾,備用
2. 黃豆洗淨浸泡30分鐘,備用
3. 豬蹄汆水,洗淨備用
4. 陳皮不用刮囊
5. 加水2000mL,放入所有材料煮沸,轉小火煮1.5小時,完成後加少許鹽調味

4. 合掌瓜鯽魚豆腐湯

材料:合掌瓜1個、鯽魚1條、硬豆腐1件、蟲草花20克、蜜棗5粒、陳皮6克、生薑3片

做法:
1. 合掌瓜洗淨,去核,切塊
2. 鯽魚洗淨,用廚房紙巾吸乾水份備用
3. 硬豆腐用水冲洗,切小件
4. 蟲草花洗淨
5. 陳皮不用刮囊
6. 蜜棗洗淨去核
7. 準備一隻鑊,下 1 湯匙油將生薑片爆香,放入鯽魚煎至兩面微黃,加滾水2000mL,放入其他材料煮沸,轉小火煮1小時,完成後隔去湯面上的油,加少許鹽調味

如有任何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1
博愛醫院林夢納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