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24節氣|注意腸胃病避病從口入 附3款消暑食療助清熱解暑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夏至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今年夏至的日子為6月21日。「至」為極至的意思,指陽氣生發達到極點,故稱為「夏至」。這天,北半球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中午太陽高度達到全年最高。夏至過後,北半球白晝逐漸減短,直至冬至為止。故中醫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蘊涵陽極陰生的意思。
本文作者:博愛醫院黃俊亮中醫師

【氣候特點】

《黃帝內經》有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指盛夏到來,烈日炎炎之餘,亦見雨露充沛,動物朝氣勃勃,植物繁密茂盛。陣雨多屬驟來驟去,範圍不廣,但雨量頗大。香港平均溫度約攝氏28度以上,但仍未算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養生妙法】

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人與自然界屬於同一個整體,若順應節氣來保健養生,對健康百利而無一害,以下會從起居作息及飲食習慣方面簡述具體方法:

1. 起居作息
2. 晚卧早起
3. 夏季作息,可以晚些入睡,早些起床,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
4. 合理安排勞動或鍛練
5. 夏天暑熱,易傷氣津,烈日當空之時,避免戶外工作,以免汗泄太過,容易中暑。
6. 勿貪涼喜冷:夏日炎炎,人體毛孔開泄,更易受風受涼,空調溫度與室外溫差不宜過大,風扇亦不應直吹,免患「冷氣病」。
7. 飲食習慣
注意飲食衛生

夏天環境有利細菌或病毒滋生,保存不當的食物容易腐敗變質,進食後會誘發腸胃炎。而且夏季濕氣重,妨礙脾胃消化功能,飲食稍有不慎,會比其他季節更容易出現腸胃病。故此更應特別注意預防腸道疾病,避免病從口入。

多吃蔬果

夏至後氣溫升高,出汗量增,胃口欠佳,故此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加食欲同時補充水份為目標。宜多吃蔬菜及水果,既可消暑又能補充流失的水份。要注意,瓜果雖可消暑生津,但都要適可而止,避免過量,冰冷水果反倒容易損傷脾胃。

消暑食療

夏至可多喝一些消暑祛濕的湯水,例如冬瓜、葛根、蓮葉、牛大力、赤小豆、扁豆等,都是夏天常用的材料,有助清熱解暑,以下則介紹一份湯水食譜:

【清補涼湯】

材料:生、熟薏米、淮山各30克;蓮子、沙參、玉竹、乾百合各15克;瘦肉500克

功效:健脾益氣,清熱利濕

做法:
1. 所有材料洗淨
2. 生熟薏米、蓮子及淮山先用清水浸30分鐘;瘦肉切件汆水
3. 所有材料連水放入煲中,加足夠水煲滾後轉用慢火煲1.5小時,下鹽調味即可

註:各人體質不同,上述食療建議食用前諮詢註冊中醫師

博愛醫院黃俊亮中醫師

相關閱讀:大暑|宜清熱袪濕 中醫教處理小兒睡眠不安 附清熱解暑湯水食譜

相關閱讀:大暑│溫度破35度易耗氣傷津 中醫教西瓜咁食最保健 煲1款解暑湯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