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Show文化.來稿】乜嘢係Mosh Pit?會唔會「好危險」?
文:ShinG
嘩,做咩事呀佢地?
嘩,班人係唔係傻架?
我想這會是大部分主流樂迷第一次遇到mosh pit時的反應。
大家有沒有試過在看live show的時候,突然有一群觀眾走到台前亂碰亂撞,令你覺得很討厭這群「滋事份子」?
筆者也不例外,儘管過去一直喜歡band sound,但卻少有現場觀看indie樂隊的live show,所以在第一次看見mosh pit的時候,的確是有點不明所以的感覺。
這亦不難怪,在香港「紅館式」的演唱會文化下,香港的樂迷都是乖乖的被圈養。猶記得當年到紅館看Mr.樂隊的演唱會,當前排觀眾正站立搖擺,現場保安卻示意觀眾坐下。沒錯,我們自小就是被各種形形式式的規矩規範,就連一場搖滾音樂會,我們也只能作有限度的解放。為免被看成異類,我們也只好乖乖的坐下。
在香港這個「偽開放・真保守」的社會,我們都不自覺的被形式主義規範著;而在種種的外在規範下,我們都失去了狂歡的能力。
而mosh pit,是在現場表演中與其他觀眾產生的一種無惡意衝撞擊。特別是在較重型的音樂中,觀眾會隨著強勁的節奏作出較大幅度的擺動,甚至與其他觀眾產生肢體碰撞,而這種衝撞是充滿韻律性的。在外國的樂隊演出,mosh pit是十分常見的。不論是在大型的戶外演出,還是小型的酒吧演出,也見衝撞的出現。
至於mosh pit的形式,除了一般在舞台正前方位置進行衝撞;也有一種範圍較廣,觀眾會圍圈跑動的「circle pit」;也有一種相對較危險,觀眾分開兩邊後再衝向對方的「walls of death」。
筆者首次參與mosh pit,是在鐵樹蘭樂隊的演出(因為實在太喜歡他們的歌曲)。在那個看似混亂又暴力的區域裡,筆者感受到的是一種心靈解放,一種可以不顧旁人目光,完全解放身體節奏的快感(筆者特別喜歡在重拍一剎的撞擊)。而且mosh pit過後,筆者與其他參與者互相拍肩,相視而笑,是一種很這窩心的感覺。回想過去參與過的演唱會,大家只是兵馬俑式的站著,觀眾間沒有任何互動交流,明明大家就是很熱愛那位歌手,卻又要抑壓著骨子裡熱情奔放的節奏,情況就像被困於籠中的鳥兒,遺忘了自己會飛的本性。自那次起,筆者更嚮往參與indie樂隊的live show,而每一次,筆者也是十分期待可以moshing的一刻。
咁撞咪會好危險?
我唔參與moshing又得唔得?
或許,大家對mosh pit的安全性會存疑。這亦不難怪,在外國,mosh pit的確引起過一些受傷的情況。筆者認為,一般mosh pit的參與者,都必須明白mosh pit的一些「潛規則」和風險,例如: 其衝撞一定是非攻擊性的、 必須協助跌到的參與者等等。
就筆者過往經驗,香港的mosh pit參與者都是理性和互相尊重的,而且mosh pit都是在舞台正前方的特定的「合法衝撞區」進行,對於不欲參與mosh pit的觀眾,絕不會構成危險。
然而,mosh pit這種文化是未普及的。正如前文所說,很多主流樂迷對這種文化仍不明所意。但近年,在主流媒體的推動下,不少獨立樂隊開始從地下走上地面。在一些大型演出如wow and flutter,clockenflap等,也漸見mosh pit的出現。筆者期待,在各單位的推動下,mosh pit這種文化可以被推廣開去。而作為樂迷的我們,儘管不一定要參與mosh pit,至少不要將他們看成滋事份子;在Live Show的現場,也別怕放開懷抱,就讓自己的身體隨著節奏好好的狂野一次!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