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2024|《可憐的東西》建構獨特世界 解構三項美術大獎功臣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奧斯卡/ 可憐的東西/ Poor Things/ 愛瑪史東】《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在第96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奪得新鮮出爐的多項大獎,包括最佳造型設計、最佳服裝設計、最佳美術指導,女主角愛瑪史東(Emma Stone)亦憑著這部出色的超現實科幻驚悚電影發揮有致,勇奪最佳女主角再度封后。

Emma Stone憑著《可憐的東西》勇奪第96屆奧斯卡頒獎禮最佳女主角再度封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海報
《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海報

《可憐的東西》可謂是這個年度的影壇於美術設計上最超水準之作,驚人地創造出屬於這部電影的世界,導演Yorgos Lanthimos請來兩位美術指導Shona Heath及James Price,拜託他們憑空創造出一個嶄新的宇宙,看起來前所未有,卻又可以暗地裡喚起觀眾熟悉的感覺,最後這個「可憐的宇宙」予人一種利用當今技術復刻出上世紀30年代的電影氛圍。銀幕前所呈現由概念到執行全是虛構的,所以由場景到服裝等等都需要重新建構,在看過電影拍攝花絮之後,發現很多佈景是搭建出來的,有別於總是通過電腦特效生成出來的科幻電影,賦予《可憐的東西》與別不同的質感。

妓院標誌性的裸女雕像和陽具形狀的窗戶,表現出座建築的功能(圖片來源:IMDB)

電影講述一個類似於「科學怪人」的故事,由Emma Stone飾演的主角貝拉的生命,是源自於成人體內的嬰兒腦袋,被創造出來之後探索世界的旅程,遊歷過倫敦與里斯本,再乘坐豪華客輪從亞歷山大到巴黎,雖然這些地方都是有現實可依的,卻又得到全新的演繹,由於故事沒有特定的一個時代背景,是一個架空世界觀,所以場景可以是過去也可以是未來,一切源於觀眾的觀感、印象和想象。電影利用場面調度來展現貝拉的歷程與內心成長,帶起觀眾對於人性與生命探索的思辯。貝拉有著成人的軀體內裡埋藏著未成長的靈魂,最初在只有黑白的世界遊走著,最後決定要探索世界而走進彩色的畫面,但色彩不一定代表美好,在表面風光華麗的亞歷山大亦伴隨著充斥了血與慾的貧民窟,在震撼教育之下見識到世界的光與暗,途中批判社會的既定想法,慢慢獨立出自我意識。

家中天花板上存在一隻巨大的耳朵,表現出貝拉的父親對於人體的執迷(圖片來源:IMDB)

為了營造出震撼感官的場面,突顯出超現實的感覺,佈景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所有的色彩被放大增強,儘管亞歷山大並非一座島嶼,即使是最容易得到的天空也被重新設計,恍如在提醒我們,根本不存在一致的物理世界,我們所見所想其實是來自於主觀意識。電影中還有很多超現實的場景,例如貝拉於黑白階段走過的眼球橋,其父親家中的天花板上存在一隻巨大的耳朵,表現出這位醫生對於人體的執迷。此外,有不少佈景是根據前人的創作為藍圖的,例如貝拉所在的妓院參考了著作《The Cabinet of Curiosities》當中記述的巴洛克建築風格,妓院標誌性的裸女雕像和陽具形狀的窗戶,表現出座建築的功能。至於貧民窟的環境則參考了Jheronimus Bosch著名的三聯油畫《人間樂園》呈現出罪與慾,《人間樂園》亦啟發了不少超現實藝術家,例如達利筆下的狂想世界。

圖片來源:Searchlight Pictures

電影中大多場景都在室內搭建,只有小部分是外景,其中之一是里斯本的舞池,需要擴建地板、增加壁畫,燈光是重新設置的,在這一幕斷定了故事的核心思想,也讓Emma Stone的演技得以發揮,她拒絕了男伴的共舞,自由奔放地跳出自己獨特又怪誕的舞步,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張力,因為她終於尋找到自己的意義,而這一個場景,亦因為團隊的精心設計之下,註定會成為被記載於電影教科書中的一幕。

圖片來源:Searchlight Pictur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