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連場爆滿 香港發揮對外文化交流窗口角色

撰文:尚善
出版:更新:

在香港這個娛樂演藝之都,向來演唱會經常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但大家有沒有想過舞蹈演出也會出現如此空前盛況?早前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香港站巡演已圓滿落幕,本來僅演出三場,令人雀躍的是在開售首天門票已售罄。為回應觀眾的熱切渴求,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特意加開最後兩場,同樣在開售當天全部售罄,創出場場爆滿之佳績。相信大家很想了解《只此青綠》在港公演大獲成功的因素,以及將這部傑作引入香港背後的種種及其重要意義。藉此機會,我們特意邀請到康文署三位幕後籌辦人員為大家詳細解說。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上月初完成香港五場演出,各場全院滿座,完場謝幕時觀眾掌聲不絕,一眾演員亦連續五、六次返場謝幕,以回謝觀眾的熱情。(圖片來源: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只此青綠》口碑載道,自2021年首演後已經走訪內地五十多個城市、公演了四百多場,定必有其過人之處。相信大家亦會好奇,這齣精品是如何引入本港的?首先我們要從康文署文化節目組(下簡稱文化節目組)的恆常工作談起:有別於我們一般的理解,文化節目組的工作並非單單為有意又適合在港演出的藝團安排場地,同時需要時刻主動出擊。總經理倪淑儀女士指出,他們的工作是全年無休,才可以持續推出不同的精彩節目予觀眾:「我們一向會在內地以至全球各地搜羅不同的節目,包括音樂、舞蹈、中國戲曲、戲劇、跨媒體等範疇,再精心挑選高水平的引入香港,藉以擴闊觀眾視野,讓市民體驗文化藝術帶來的無窮樂趣。」

由東方演藝集團創演的《只此青綠》於2021年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進行首演,並榮獲第
17屆文華大獎;2022年登上央視春晚而火遍神州大地,當中的選段曾於同年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文藝晚會中以視頻形式參演。倪女士點出《只此青綠》是一部完美結合舞蹈、音樂與舞美的作品,更是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一次精彩展示。「能成功將此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水準作品帶到香港舞台並獲此佳績,團隊們深感鼓舞。我們亦很高興見到一批年青觀眾群走入劇場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這正好反映出文化底蘊與文化自信造就了是次香港公演的成功。」

《只此青綠》空前成功的原因,由康文署文化節目組總經理倪淑儀女士(右)、高級經理(舞蹈及跨媒體藝術)林瑞英女士(中)及經理(舞蹈節目)郭家汶女士(左)為大家親身解說(陳葦慈 攝)

《只此青綠》創新之處甚多,文化節目組高級經理(舞蹈及跨媒體藝術)林瑞英女士分享,作品的創作靈感來自故宮博物院藏品:北宋天才少年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圖》,千年前的畫作以現代手法將平面視覺藝術以舞劇形式來呈現,令藝術作品變得立體與嶄新,予觀眾一種極為新穎的體驗。「有別於一般觀賞畫作或舞蹈,兩者其實可以有如此緊密的連繫。作品以『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等篇章為綱目,當中蘊含着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例如篆刻、製墨、織絹等過程,全是現代觀眾平常較少接觸的。但說到最令人讚嘆的地方之一,可能是別開生面的舞台效果。」舞台效果與敘事手法密不可分,故事是關於一位現代的故宮研究員穿越時空,回到北宋與王希孟一起繪製《千里江山圖》,互相欣賞、心意投合以精神相交。林女士補充:「藝團為此特意分別在舞台及懸掛的佈景設立了兩部分的旋轉裝置,便於表現時空交錯的效果。」

《只此青綠》講述現代的故宮研究員穿越時空,回到北宋與王希孟一起繪製《千里江山圖》,互相欣賞、進行對話,心意投合以精神相交。(圖片來源: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成就出驚世作品得來不易,當中定必迎來重重挑戰,文化節目組經理(舞蹈節目)郭家汶女士見證著《只此青綠》登陸香港的過程,最令人感動與震撼的是藝團的嚴謹精神,她分享道:「尤其是作品牽涉到源遠流長的工藝與文化,在過程中需要進行嚴謹的資料蒐集,《只此青綠》之成功正是需要台前幕後龐大的人力物力共同貢獻出來的。」此外,在網上流傳甚廣的火熱視頻動作「青綠腰」,其實是來自《只此青綠》女子群舞的高難度動作,以90度彎腰來呈現《千里江山圖》中山脈的陡峭氣勢,令人驚艷,不少觀眾亦都會到場內的海報佈置前模仿「青綠腰」動作作打卡分享,《只此青綠》無疑達到了現象級的影響力,但同時亦展現出一眾舞者對藝術的堅持和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感。

+1

雖然作品在內地公演了數百場,但香港與內地場地的舞台尺寸上有所不同。藝團為配合是次香港演出,同時參考了不少國外劇院的舞台規模,重新調整作品的舞台裝置和舞步等等,讓人了解到製作出高品質的作品正是需要這種認真的精神與態度。作品在香港公演成功,總編導韓真對《只此青綠》登上國際舞台抱有美好的期許,於演出後分享:「終於可以到來香港,作為國際巡演版本的首站,我們非常希望能夠從香港開始有美好的未來。」另一位總編導周莉亞則覺得受香港觀眾特別熱情,現場氣氛非常好,希望接下來她們能有更多作品來到香港,與香港觀眾交流。

即使對《只此青綠》充滿信心,但在香港推出舞蹈作品對文化節目組團隊仍屬考驗。倪女士分享這數年來的所見:「根據以往的經驗,能完售三場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的門票絕非易事,加上近年受疫情的影響,消費者的習慣有所改變,我們亦在不斷摸索、探究這些習慣上的改變。此外,綜觀如中國戲曲、音樂等範疇,其粉絲通常較固定和忠實,相關的節目門票銷情亦相對上較穩定;但對於舞蹈節目而言,即使是世界級的表演者或藝團來港,觀眾群或許相對較小,售票並非易事,所以是次《只此青綠》能在香港場場爆滿是很令人驚喜。」

《只此青綠》叫好又叫座,不少觀眾及嘉賓在觀後深有感受,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立法會議員霍啟剛於觀後分享:「劇作令人有發自內心的感動,完全展現出中華文化之優美與優雅,舞台運用得宜,劇情展現出震撼人心的巧思。」而文化委員會委員楊偉誠則指「這部史詩式舞劇,由台燈聲、劇本、舞者以至排練等均呈現出極高藝術水平,人物穿越別具代入感。」香港芭蕾舞團藝術總監衛承天先生認為:「古代傑出的藝術品為現今文化發展打好基石,這是一場壯觀的演出。」

《只此青綠》來港演出期間,康文署文化節目組特別舉辦一場舞蹈大師班,讓本地喜歡舞蹈的人士、特別是喜歡中國舞的學生有機會與藝團的主要演員作交流。(圖片來源: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倪女士談及《只此青綠》給予她的最大感受:「能夠將繪畫、舞蹈、視覺藝術、音樂、現代與古代、傳統與創新等等如此多元化的元素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是我覺得這部作品最優秀之處。」今年城中將會有不同的藝術節陸續登場,例如中華文化節、「亞藝無疆」藝術節等等。問及文化節目組接下來的計劃,倪女士分享他們現正籌劃兩至三年後的節目:「我們會致力透過不同的平台,展示內地和本地藝術家以至外地的優秀的作品,當中的亮點之一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並注入更多藝術文化交流的元素。例如是次《只此青綠》來港演出期間,我們特設一場舞蹈大師班,讓本地喜歡舞蹈的人士、特別是喜歡中國舞的學生有機會與藝團的主要演員作交流。藉著今次的寶貴經驗,期望未來能讓觀眾在劇場內外以嶄新角度欣賞中國傳統文化,帶來不一樣的文化體驗。」她亦希望能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實質工作,讓更多內地優秀的表演藝術精品在香港這個中西文化匯聚的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再通過香港作為對外文化交流窗口,推動中華文化邁向國際舞台,說好中國故事。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