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禹奪蕭邦大賽後首張錄音室專輯 《Waves》向法國作曲家致敬
能夠贏得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實力毋庸置疑,而在賽事中稱冠的劉曉禹Bruce Liu,經過兩年時間的沉澱後,發表第一張錄音室專輯《Waves》。碟內他演繹了兩個世紀法國作曲家的經典曲目,對生於巴黎的他來說,別具意義,讓樂迷從中感受到他發自內心的細膩演繹。
劉曉禹絕對是音樂資優生,父母來自中國北京,他於1997年在法國巴黎出世,並在加拿大成長,七歲開始學琴,卻不是大眾對傳統音樂天才兒童的想像,雖然他深愛這樂器,但只視之為興趣,其父母從沒有強迫他日夜苦練,一切順其自然,不想過度「消費」自己的興趣,在輕鬆沒壓力的環境下,循序漸進地慢慢培養,令劉曉禹對鋼琴的愛有增無減,彈琴成爲一種享受、一種樂趣,也使他興起了成為鋼琴家的念頭。
【點擊重溫劉曉禹於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的比賽片段】
經過不同大小鋼琴比賽的鍛鍊後,劉曉禹踏上了人生最重要的舞台——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這個五年一度的樂壇盛事,第十八屆比賽因受疫情影響而由2020年延後到2021年進行,劉曉禹在波蘭華沙國家愛樂廳,一舉擊敗了意大利/斯洛文尼亞的Alexander Gadjiev和日本的反田恭平,成為了該屆首獎得主。
劉曉禹雖然年紀輕輕,比賽中的表現卻是位非常成熟的演奏家,他昔日老師,台灣鋼琴家陳政宇在訪問中讚許愛徒擁有一種獨特的氣場和吸引人氣質,蕭邦的曲目來到他手上,每個曲目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如何推向高潮、如何結束,起承轉合全部來得非常到位,「他有潛力成為載入史冊的音樂家」。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冠軍不僅是代表他的個人獎項,更是首位加拿大人奪冠,亦是自2000年第十四屆李雲迪後首位華人冠軍,意義不凡。巧合的是,劉曉禹近年師承自鄧泰山,這位越南鋼琴大師是1980年第十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冠軍,師徒分別登頂,份外有紀念價值。
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冠軍是劉曉禹事業重大轉捩點,令他一夜成名的同時,也換來傳奇古典音樂大廠牌Deutsche Grammophon一紙唱片合約,唱片公司把比賽夜的現場錄音製成專輯《Winner of the International Fryderyk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 2021》,令樂迷有如置身現場般,可以從唱片中感受到劉曉禹奪冠演出,細聽他演繹蕭邦多首動人樂章。
年紀輕輕的劉曉禹,是非一般的鋼琴手,所指的除了他擁有的天賦才華外,還有他打破了大眾對古典音樂人的概定印象,他們眼中的鋼琴家多數是較溫文淡定,而且對雙手甚為保護,畢竟這是最直接操控琴鍵彈奏的主要一環,不過劉曉禹卻相反,他從不「錫身」,興趣十分廣泛,非常喜歡體育,更特別鍾愛追求速度感的小型賽車。至於他的英文名Bruce,背後也有故事,原來他小時候因被指樣貌似李小龍,因此改了跟李小龍Bruce Lee一樣的英文名,而過去亦沒有任何傳世的鋼琴家叫Bruce。
只有在錄音室中,才能真正製作出屬於自己的拼圖。就像在製作一件藝術品,將所有東西組合在一起。
從奪冠至今,經歷了兩年時間的沉澱,劉曉禹送上第一張錄音室專輯《Waves》。雖然他擁有跟克利夫蘭交響樂團、蒙特利爾交響樂團、華沙國家愛樂樂團、NHK交響樂團等合作演出豐富經驗,今年2月亦曾來到香港大會堂演出場,但有別於現場演出,錄音室製作是另一回事,絕對是一項新挑戰,他以自己出生國家法國的歷史角度出發,聚焦在三位法國作曲家身上,探索他們在18世紀至20世紀初鍵盤音樂的演變過程中如何發揮出重要作用。
《Waves》以大自然主題貫穿整張專輯,也突顯了劉曉禹隨性的性格,使作品呈現出流動的狀態,有高有低有起伏,「大海總是在不斷變化,而我的音樂演繹也從不墨守成規。」他這番話跟李小龍的哲理名言:「Be water」不謀而合,音樂也可以猶如功夫一樣,不被形式所拘限,像水一樣流動,既柔且剛,能適應萬物,又能匯聚為強大的力量。
【點擊欣賞劉曉禹演繹《Rameau: Gavotte et six doubles, RCT 5/7: 1. Gavotte》】
碟內他選來Jean-Philippe Rameau、Maurice Ravel和Charles-Valentin Alkan三位法國作曲家的作品,當中包括《Le festin d’Ésope》與《Barcarolle》這兩首DG廠牌目錄中從未發行的作品。《Waves》記載著劉曉禹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演繹,時而激昂、時而爾雅,為過去200年的舊作品賦予新生命,在經典古典音樂中添加創新的力量,讓人了解到鍵盤音樂的發展歷史,也受到他的由心而發的彈奏,逐步建立出「劉曉禹風格」的表達方式,我們享受今次的成果,也期待他不斷超越自我的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