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藝術師】馮明秋玩字四十年 只為貪過癮

撰文:楊文娟
出版:更新:

寫字不難,每個人都懂,我們從幼稚園開始,歷經在格子簿中爬山下海。先學筆劃、部首,再不斷練習,寫成一個個像模像樣的字,躺在格子中不出界,然後,詞語、句子、段落,組合成波瀾壯闊的詩歌、散文、小說。卻有一些人,逆流而行,從文字的大海之中,重回探索文字的一點一劃,在被人遺忘和忽略的角落中尋索文字的隱密和可能性,豐盈文字藝術之美。

馮明秋的裝置作品,在一大幅牆上畫上象型文字。

創出140多種字體​

《里程碑》,碑上刻上七十七公里,你知道意思嗎?(世界畫廊 )

馮明秋是一名從國外回流的香港藝術家。1951年生於中國廣東的他,1977年移民紐約前在香港生活多年,自1986年起輾轉於紐約、香港和台北三地,直到2006年回港定居。40年前,馮明秋到朋友家玩樂,朋友教他刻了一個印章,他萬萬也想不到,自製的印章自此把他封印在篆刻與書法的世界。從自學開始,他迷上篆刻,快快弄完一個又一個,得知學習書法對篆刻有幫助,愛屋及烏,也一併學習,雖然如此,但一直都是篆刻為主、書法為副。縱然過程中,書法的魅惑洶湧而出,他仍只埋首篆刻現代化,以木板取代篆刻,創作大至七尺的「印章」。

二十年後,他試用從北京帶回來的狼毫筆,寫時意外發現了書法的線條把紙上的空間分割,顯示書法的屬性,自此他不斷推演書法藝術往後發展的可能性。他前後創作了一百四十多種書法字體,不斷從文字線條粗幼長短、筆觸輕重大膽嘗試,追尋字型發展對字義的影響。

+1
《MORE MALL》成魔,作為香港人,一定很有共鳴。(世界畫廊)

文字的永恆生命力

與當代對話,馮明秋把文字置於不同的藝術形式,突破文字固有的藝術呈現界限,開拓文字與不同媒介碰撞、對話的可能,展現對文字書寫的歷史和哲學性的思考。總結40年對文字書寫之歷史和晢學性思考的個展「元」,即日起在世界畫廊展出,其中作品《MORE MALL Rubbing Script》則再進一步,把英文「MORE」、「MALL」拓印在中文「魔」字的紙本上,在象形與象聲的文字中,揉展意義的多重轉合。

他又把刀上篆刻的字體拓印,放大塗鴉到一整幅牆上,猶如敦煌的畫壁,記錄歷史文化的文明。現場環境如一個陰暗山洞,牆上同時展出一段由十五張桌面圖片連成的短片、九十年代的蘋果電腦和木刻印章,光與影,移型換影中,猶如在舊時代歷史文明的場景中看新的影像歷史進程,當中的互動幽默詣趣。玩樂文字40年,馮明秋要為文字永恒的重要性豎碑致敬,所以是次展覽展出新創作的三個碑,分別是探討人生的《里程碑》、諷刺物質主義的《慾欲女碑》和向痛苦致敬的《殤碑》。

藝術家對文字的沉迷,把鍾好的力量提高到豐盛文字和文化的生命力。或許,學生在不停抄書及罰抄的歇間、已執筆忘字或只懂以文字輸入法打字的我們,也可以觀賞下馮明秋如何寫字,又如何「因為好玩、過癮囉。」

世界上玩字的藝術家不止馮明秋一個,比如巴勒斯坦作家和藝術家Kamal Boullata,他把阿拉伯文和書法融入幾何圖案中,挑戰書法作為伊斯蘭傳統和身份象徵的純粹,同時一改文字的呈現方式;瑞士的設計師Wolfgang Weingart盡情把拉丁字母的字體改變,扭曲或異化字體,運用字體的線條和空間改變字體排列方法,挑戰閱讀固有的習慣。

「元」馮明秋個展

日期:2017年6月2日至6月30日


地點: 世界畫廊 (中環都爹利街11號律敦治中心1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