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媒體藝術家朱力行|數碼藝術的快速發展追求真實最終回歸真實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等數碼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此產生了很多反思與討論,其中一點就是可能導致大量人類工作崗位的消失,特別是愈多愈多利用AI進行創作的例子,令人覺得連人類最為獨特的創造力都或可以依賴AI。對於新科技的發展如何影響著藝術的世界,最好還是由藝術家親身表達想法。

Henry Chu的作品《F10W3R》將香港當成一個時鐘,每一個小時都有一種顏色,重疊起來形成花朵的形態(圖片來源:Henry Chu個人網站)

最近由香港旅遊發展局策劃一個名為「Arts in Hong Kong 2023」(藝聚香港)的項目,邀請8位本地及國際藝術家,以香港為主題糅合科技元素創作一系列藝術品,此外部分藝術家還設計了「藝聚香港 X CASETiFY」系列,將作品巧妙地融入電話配件,其中一位本地藝術家是專注於媒體及數碼藝術的Henry Chu(朱力行),所創作的《F10W3R & U》靈感來自香港迷人的城市景觀以及Cyberpunk元素,藉此機會,我們請來Henry為大家介紹作品的種種,以及分享對於數碼藝術發展的一些想法。

Henry Chu(朱力行)及「藝聚香港 X CASETiFY」系列(圖片來源:CASETiFY)

關於Henry Chu:

朱力行是一位新媒體藝術家,出生於香港,曾於紐西蘭留學,回港後第一份工作是軟件程式設計師,後來開設了自己的網頁設計公司,再擴展至數碼藝術的範疇。他擅於利用編碼創作不同組合及互動性的作品,作品多以數據、音樂和肢體動作有關。作品曾於世界各地享負盛名的博物館展出如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2011年)、香港M+博物館(2020年)和香港藝術館(2022年)。於2021年,在亞洲數碼藝術博覽會上展出了一件名為《Blockchain Piano》的作品,將加密貨幣價格實時轉換為音樂,並允許參觀者通過播放歌曲來購買加密貨幣。

Q:可否為大家分享是次參與「Arts in Hong Kong 2023」項目的一些感想?

A:是次項目的主辦單位邀請到不同的藝術單位參與,很高興會將數碼藝術納入其中,因為對於大眾而言數碼藝術還是很新穎的一個範疇。在此之前,其實一直都想創作一些關於香港的作品,最後透過是次的作品也得到一個重新認識香港的機會。作品相對地抽象,因為處理香港這個主題很多時都會利用一些較為具象或標誌性的元素,但我希望可以用一個嶄新的角度去觀看這個地方。

圖片來源:CASETiFY

Q:請為大家介紹是次的作品《F10W3R & U》,以及衍生出來的配件產品。

A: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嘗試將香港當成一個時鐘,每一個小時都有一種顏色,重疊起來形成花朵的形態。作品最初是以動畫呈現的,而且也有相應的實體雕塑,再將之轉化成配件產品。至於配件的顏色我特意採用了紫色,我認為這是一種屬於香港夜晚的顏色。香港的黑夜其實從來都不是黑色的,充斥著車燈、路燈、招牌等等,五光十色,再加上潮濕多雨的天氣,積水的地面反映出燈光的色彩,很有Cyberpunk的味道。其實在很多Cyberpunk主題的電影中常以香港為藍圖或背景,例如深水埗這個地方,予我而言也很有特別意義,在這裡可以用相宜的價錢入手一些高科技的零件,可以稱之為香港科技發展的搖籃。此外,媒體藝術本身強調互動,所以除了紫色的用色還以鏡面為材質,在鏡中可讓我們反思自己。

《F10W3R》(圖片來源:Henry Chu個人網站)

Q:數碼藝術作為一種相對新穎的藝術範疇,你覺得近年大家對此的認知有所提升嗎?

A:的確以前與大家分享數碼藝術品,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去欣賞。我覺得近年有兩大原因令香港人對數碼藝術的認知增加,首先是這幾年來去匆匆的NFT,令大家意識到數碼藝術都可以是藝術的一種,是一個很實質的例子更容易地向大家解釋。還有來自日本的teamLab,近年也進駐了香港及其他地方,在體驗的過程中大量的互動,也是數碼藝術的其中一大元素。其實大家對於互動元素一直都有所接觸,例如電子遊戲就定必有大量互動元素,還有家電亦是感應與反應的例子,只是人們未了解如何以藝術的形式來表達。

《元宇宙交響曲》(圖片來源:Henry Chu個人網站)

Q:予你而言何謂好的數碼藝術?

A:其實與其他藝術範疇一樣,我認為在欣賞或接觸的過程中會令人有所感受就是有價值的作品。例如於剛過去的5月,由香港管弦樂團舉行首個藝術科技節目《元宇宙交響曲》,我在項目中負責視覺的部分,最後觀眾對於作品的反應頗為兩極,很喜歡的與不受落的各自參半,我反而覺得這個結果是最好的。我寧願創作一些這樣令人反應兩極的作品,多於人們其後會忘記的作品。而且作品帶給觀眾的感受與反思也不一定是好的方面,是好或壞也是感受的一種。

《FLOWER WORLD》(圖片來源:Henry Chu個人網站)

Q:你覺得近年AI的快速發展,對於藝術界的影響是?可否分享你對此的感受與想法?

A:近年AI來勢洶洶,令人感到驚喜又或有危機,但無疑是好用的工具。而且對於藝術家而言,總能夠掌握不同的材料將之變成藝術。早前我與一間畫廊簽約,發現該畫廊在同期亦簽了一位AI藝術家,原來是由背後的藝術家訓練出來的AI再利用來創作藝術。然後回看近年時興的Vtuber、虛擬人物等等,其實都正在指向利用虛擬來取代現實這個趨勢。我得到的反思是人類的其中一大慾望是追求真實,但愈是追求就愈顯得真實的珍貴,正如正在上映的電影《奧本海默》,導演Christopher Nolan堅持不用CG來拍攝,是因為他了解到、想呈現真實才帶有的重量與溫度。

《SPRING DAWN》(圖片來源:Henry Chu個人網站)

Q:就個人而言,你喜歡虛擬還是真實?

A:我相信虛擬是一個起點,最後是會變成真實的,或者說是回到現實。我的作品也在表達這個想法,正如《F10W3R & U》由動畫變成實體的配件,及後還會繼續發掘這件作品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