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只油樽咁簡單】日本「THE醤油差し」不浪費不弄污的設計智慧

撰文:麥婉婷
出版:更新:

好用的醬油樽,可遇不可求,但現在不用再為一個樽而專程去買一枝豉油了。

結合傳統的玻璃技術與前人智慧的THE醬油樽,會否再成為餐桌上不可一缺的用品?(THE)

怎樣才能稱得上是好用的醬油樽?其實因人而異。有人喜歡容易倒出的闊口樽,總之不怕醬油一瀉而出,但也要快出快落,追上油穫;而另一邊廂,則有人喜歡醬油像緩緩流水,甚至一滴一滴的落下,為那慢條斯理的優雅沾沾自喜。

喜惡之間的相異,某程度上是因應使用情況而產生,於是醬油廠便要在瓶身設計上,落足心思生產對應的醬油瓶。有點無容置疑的是,能讓傾側了的醬油樽最後的那幾滴醬油收回樽身,減少浪費之餘同時又不會弄到四處都是醬油,就能稱之為好樽,原來這樣美好的設計,約半世紀前已在日本出現。

Kikkoman醬油瓶,連MOMA博物館也收藏。(網上圖片)

Kikkoman萬字醬油瓶,由被喻為日本(工業)設計界第一把交椅的榮久庵憲司(Kenji Eluan)帶領的GK工業設計研究所(Group of Koike)所設計。樽身以透明玻璃製造,呈水滴形,並由帶小孔的紅色塑膠吸頂作蓋。

看來好像平平無奇,這是因爲很少人留意樽身拉長並非只為醬油樽帶來線條美,更帶來緩沖力,讓一湧而傾的醬油減慢速度流出,而且收窄了的樽頸仍易於讓人拿取,燒酎小瓶不就是也有那一份畫龍點睛、集實用和美感於一身的巧思 。

不過,這樣還未夠。能成為著名紐約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納入收藏的醬油瓶,其實是經歷過三年時間、數百次的草圖下才成功被開發出來。榮久庵憲司最後終於發現只要在瓶口內側稍微加以傾斜,便可以防止人們倒醬油時令到四處遺下油漬。

經典再造,無疑是現代常見的商品做法,而日本企業THE跟多個設計團隊和廠家來一個醬油樽致敬作,設計出新的「THE醤油差し」。

「THE醤油差し」不是一般的仿製,玻璃樽身採用了在地源自江戶時代的石塚硝子玻璃廠,以傳統「津軽びいどろTsugaru Bibouro」技法燒製的Aderia玻璃,清澈得來讓人看清醬油,同時又能看清樽身的清潔度。此外,「THE醤油差し」瓶底故意被加厚,以減低翻側機會。當然最重要的是樽蓋,這倒醬油的位置才是設計精髓。THE將膠蓋換走,帶來更悅目、乾淨的醬油樽,而瓶口更加入三點式角度,進一步令醬酒滴漏的機會完全掃走。

只要細心看片,便會發現樽身由傾斜回復垂直,醬油被反吮入回樽身中,實在是妙不可言的實用美。

THE 醤油差し
http://the-web.co.jp/products/soy-sauce-cruet

 

看似平平無奇,其實是花盡心思,以人為本的設計。(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