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後代表建築中銀膠囊塔拆前最後影像 圓窗裏住戶如何生活?

撰文:moom bookshop
出版:更新:
2022 年,具有 50 年歷史的日本代謝派建築運動代表作品「中銀膠囊塔」確定進行解體工程。
落成於 1972 年,由黑川紀章建築師設計的「中銀膠囊塔」,由兩座相互連結的大樓組成,包含了 140 塊預鑄的膠囊體,每個膠囊體是約莫 3 坪大小的生活空間,裏頭衛浴、牀鋪一應俱全。中銀膠囊塔被認為是現代建築史上首座真正以膠囊般的建築模組興建的建築,每一個獨立單位被設計為可以獨立更換,在多年後也許整棟建築都由新模組重組,而達成一種動態更新。
文:moom bookshop|圖片來源:《中銀カプセルタワービル 最後の記録》

「中銀膠囊塔是以代謝運動思想為基礎的建築物。本來的概念是每 25 年更換膠囊體,使建築物可以半永久的被使用下去。然而直到 50 年後的現在,卻一次也沒有更換過膠囊體。
雖然中銀膠囊塔在今年春天之後就會被解體,我們會將膠囊體拆下,與黑川紀章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一起,使它們以 50 年前的樣貌再次誕生。重生的膠囊體會捐贈給美術館或博物館,如此一來,膠囊體與代謝運動的歷史將會傳承後世。
⋯⋯以此為契機,新的創作者、藝術家出現,承襲代謝運動的思想,『新・膠囊建築』因此誕生,我們引頸期盼着這樣令人興奮不已的未來能夠來到。」——中銀膠囊塔儲存・再生計劃代表前田達之
+3
本書以超過 400 張照片,紀錄下 114 塊膠囊體的風景。收錄兩篇解說(松下希和、鈴木敏彦),以及黑川紀章建築師兒子黑川未來夫與代謝運動研究專家八束はじめ的對談。
(本文獲moom bookshop授權轉載,書籍詳情請參考原文。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尋書地圖——
延伸閲讀——
《First Love》八木莉可子青春寫真 如公路電影一般的人生紀錄
+10
死後方成傳奇的街頭攝影大師Vivian Maier 回顧畢生檔案挖掘身世
+11
Schoolgirl Complex|當憧憬與慾望共存 青山裕企以攝影克服自卑「煙火專家」刻畫日本煙花絢爛影像 不同季節花火景象有何不同?天台究竟能有幾多種用途? 法國攝影師尋找無人知曉香港小城故事John Lennon|當搖滾巨星卸下光環 回顧約翰連儂小野洋子私生活如同走進霍格華茲! 德國攝影師收錄最壯麗圖書館到訪愛書人天堂140位攝影師反思世界發展程序 貧富懸殊、996勞動真的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