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形體藝術《Ellie, My Love》同名推理小說搬上舞台|何故專欄
《Ellie, My Love》,將本土推理作家陳浩基的同名短篇推理小說反轉再反轉,在時空交錯下,結合形體藝術,非常有趣的演出!
《Ellie, My Love》作為劇場空間的「推理空間-本土再造」系列之一,在《隱身的X》後,再次將陳浩基《第歐根尼協奏曲》裡的短篇故事搬上舞台,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賽馬會黑盒劇場演出,由黎曜銘改編、布韻婷導演、阮泓竣身兼三職,除了聯合導演,還有戲劇構作和形體指導。
《Ellie, My Love》的原著小說很短,只有數千字,只扭橋一次,四位主角的背景都沒有清楚描寫,實在不夠內容作為長劇演出,必須加添劇情,以及補完原著中留白的部分。在這個大前提下,故事改動在預期之內,卻想不到竟然大刀闊斧地近乎重寫,只保留了原著中四位主角兩對夫婦的基本關係──黃熙童飾演原著中被殺害的艾莉(Ellie)、李妮姗飾演艾莉的妹妹蘇(So)、歐啟發飾演蘇的丈夫東尼(Tony)、梁景堯飾演艾莉的丈夫(原著中的「我」,劇中名為「Kim」),殺人方法和原因已經是另一回事,欠缺了精心設計的佈局,而且很快已知道誰是兇手,懸疑性打了折扣,為了陳浩基慕名而來的觀眾也許會有點期望落差,但本劇的重點是阮泓竣在丹麥歐丁劇團駐團一年後,將形體創作與推理故事融為一體,以新穎的講故事方法,為觀眾帶來嶄新的劇場體驗。
《Ellie, My Love》連同【序】和【尾聲】,共有八場,欲清楚來龍去脈,需要留意時間提示,按照場到上的故事時間線:【第五場】在12月24日21:30、【第二場】在12月25日08:30、【第三場】在12月25日11:00、【第四場】在12月25日16:30、【第一場】在12月25日20:30、【序】在12月25日22:45、【第六場】在12月25日23:30、【尾聲】在12月26日02:30,每完成一場,演員們都會以獨特的形體演出方式,像倒帶般重演一篇,並且將舞台的桌椅和不同物品放回這一場開始時的原位,感覺上就像在舞台上重播CCTV的片段,很有創意,亦勇於嘗試。四位主角都已盡力演出,雖然仍有瑕疵,未臻完善,卻為香港劇場帶來新意,值得鼓勵和支持。
《Ellie, My Love》除了四位主角,增加了一位只在【序】出場的傢伙送貨員,可惜他沒有太大發揮,亦對劇情沒有任何幫助。然而,這個角色除了在聖誕節向蘇傳福音,如果為他安排多一個身份,其實可以好好使用,增加故事的懸疑性或是趣味的彩蛋。既然故事發生在聖誕節前後,建議可以合拼《第歐根尼協奏曲》裡另一短篇故事《聖誕老人謀殺案》,讓蘇在【尾聲】願望成真,來個Happy Ending,或者呼應《今年的跨年夜,特別冷》,來個更峰迴路轉的結局。
《Ellie, My Love》跟劇場空間前作《隱身的X》一樣,都為觀眾營造出嶄新的舞台經驗。《隱身的X》將香港大會堂高座八樓演奏廳變成故事裡的大學講堂,除了「教授」的演員,都是坐在觀眾席上,和觀眾一起去找出「隱身的X」,個人非常喜歡這個安排。《第歐根尼協奏曲》裡另一封底推介《窺伺藍色的藍》已有讀劇演出,但個人最期待的是《作家出道殺人事件》,希望盡快能夠被搬上舞台!
(專欄「何故火鍋館」每月刊出,標題由編輯撰寫。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何故,內向、憂鬱而文靜的作家,已推出超過 20 本小說。從電影和打邊爐領悟人生道理。
更多電影評論文章,可參看作者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