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2022|球賽衝突源頭 歐洲千絲萬縷的歷史糾紛成導火線?

撰文:唐灝德
出版:更新:

世界盃日前進行了最後一輪的分組賽,各支球隊都出盡全力,力爭出線16強的資格。當中,G組塞爾維亞對陣瑞士的比賽最受矚目,主因是今場比賽除了是兩隊事隔上屆世界盃分組賽後再度碰頭之外,整場比賽更瀰漫著濃厚的火藥味。比賽中兩隊球員出現大大少少的衝突,場面幾近失控,球證最後於整場比賽破紀錄出示了11面黃牌警告雙方球員,方能繼續進行比賽。

其中,阿爾巴尼亞裔的瑞士國家隊隊長沙卡(Granit Xhaka)的身份背景可算是糾爭的源頭之一,沙卡與塞爾維亞之間更有著不共戴天的莫大關係。到底瑞士與塞爾維亞有什麼歷史淵源導致兩隊近兩次在世界盃上對碰都出現如此多的衝突?一切又跟阿爾巴尼亞裔有什麼關係?今天我們將從歷史脈絡中發掘他們糾爭的前世今生,及其千絲萬縷的關係。

瑞士與阿爾巴尼亞裔的關係

瑞士國家隊隊長沙卡是在瑞士土生土長的阿爾巴尼亞人,他的父母皆來自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裔難民。科索沃在上世紀末因為土地爭議與塞爾維亞發生了多次的交戰,戰爭和兩地緊張複雜的地緣關係讓科索沃長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導致上百萬的科索沃人為了逃避戰火而離開家園,瑞士就是當時這些巴爾幹半島人民主要的「落腳點」之一。

瑞士政府曾因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接收大量來自巴爾幹半島的難民,瑞士現時870萬的總人口中,就有近5%人口是阿爾巴尼亞人,大部份更來自沙卡的故鄉——科索沃。由於對科索沃的身份認同,以及對塞爾維亞導致上一代科索沃人生靈塗炭、流離失所的痛恨,瑞士國家隊隊中包括沙卡在內的數名阿爾巴尼亞裔球員,都非常討厭塞爾維亞並渴望在賽事中擊敗他們,故場外連串的政治因素和歷史背景引發了場內激烈的矛盾衝突。

科索沃與阿爾巴尼亞的關係

科索沃位於歐洲南部的巴爾幹半島,與阿爾巴尼亞和塞爾維亞接壤,現時國內人口超過九成都是阿爾巴尼亞裔。儘管目前歷史學家對阿爾巴尼亞裔是否科索沃的原住民仍有爭議,但一般相信阿爾巴尼亞人比塞爾維亞的斯拉夫人更早居住於現今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一帶。公元6世紀末至7世紀初,隨著拜占庭帝國對整個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斯拉夫人開始從北方遷移到阿爾巴尼亞、科索沃等地區居住,令科索沃從此成為阿爾巴尼亞人和斯拉夫人一起居住的地方。及後,科索沃成為塞爾維亞前身——尼曼雅王朝的政治、經濟中心,更一度成為王朝的首都,使塞爾維亞人一直視科索沃為國家的發源地。

科索沃國旗。(網絡圖片)

可是,後來鄂圖曼帝國入侵,在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統治下,大量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為了逃避當局向基督徒徵收的額外稅項遷出了科索沃;反而許多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則選擇留下來並改信了伊斯蘭教,令科索沃與塞爾維亞的矛盾和差異也愈來愈大。

科索沃與塞爾維亞藕斷絲蓮的關係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鄂圖曼帝國瓦解,科索沃劃歸塞爾維亞擁有並一同與克羅地亞、斯洛維尼亞等鄰國組成南斯拉夫王國。雖然科索沃及後成為了塞爾維亞管轄的自治區,但塞爾維亞人對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的驅逐和欺壓卻從未停止過。塞爾維亞對科索沃境內的阿爾巴尼亞人實行種族歧視和殘酷的種族清洗政策,更對境內一切的反抗聲音施行不合法的武力鎮壓和種族屠殺。

塞爾維亞對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持續的打壓,科索沃終在1998-1999年爆發了內戰,造成了上世紀八、九年代期間,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戰事最終在北約介入下得以平息,科索沃亦在2008年聯合國託管下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並得到美國在內百多個國家承認。可是,由於俄羅斯和塞爾維亞為首的國家反對科索沃獨立,並堅稱絕不放棄科索沃的主權,導致科索沃目前仍未被聯合國承認其獨立國身份,也在參加國際足球賽事上遇到不少阻礙。

+1

因此,不少如沙卡一樣的阿爾巴尼亞人後代雖有幸逃離戰火,但他們很多親戚、祖父輩卻受盡了戰爭的煎熬、痛苦,甚至遭到塞爾維亞部隊殺害。另一方面,又因為塞爾維亞的阻撓,令他們不能代表科索沃出戰足球賽事。上屆世界盃對陣塞爾維亞時,沙卡與另一名同是阿爾巴尼亞裔的球員沙基利(Xherdan Shaqiri)就曾做出代表阿爾巴尼亞的雙頭鷹手勢慶祝入球,以嘲諷對手。如此國仇家恨夾雜之下,也難怪一眾阿爾巴尼亞裔的瑞士球員對陣塞爾維亞時有特別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