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文化|唐代劉禹錫的《踏潮歌》 與香港歷史如何連結?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楊柳青青柳色新,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1) 唐代劉禹錫的《竹枝詞》人們一向聽得多,但他的《踏潮歌》可有人知曉?「屯門積日無回飆,滄波不歸成踏潮。」一句,將這位「無情卻有情」的劉夢得,和香港的歷史連在了一起。
文 : 香港電台電視部|原題:杯渡岩畔看青山,絲綢路遠談屯門

劉禹錫的《踏潮歌》,成為「屯門之名始於唐代」在文學上的註腳

詩中所提及的屯門,便是我們熟悉的香港屯門。據說劉禹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詩歌中提到香港地方名稱的詩人,但為何用的不是「香港」卻是「屯門」,這就要追溯到屯門的歷史。港台電視節目《行走中的文化》,離開「宗族」和「建築」的文化考察站元朗,帶領高小學生們到訪屯門青山灣,沿石階而上,瞻仰「杯渡遺蹟」,俯瞰青山灣,由歷史學者陸人龍教授講解屯門的地理環境、地域來源及不同年代中的演變,讓學生認識劉禹錫口中的屯門的歷史。

文化導賞學者陸人龍教授

屯門青山灣畔,有以海鮮聞名的三聖村,三聖指的是孔子、釋迦牟尼和老子三位聖人,而山上的青山襌院裡,也供奉了一位重要人物——杯渡襌師。青山襌院是香港的三大古剎之一,相傳杯渡襌師是南北朝時代由天竺(即古代印度地區)來中國的僧人,當時他途經屯門便落腳青山,所以青山又名「杯渡山」。而青山襌院中的「杯渡遺蹟」,便是在傳聞中杯渡襌師所住之處,放置襌師佛像,旁書「杯渡岩」三字,以供後人緬懷憑弔。

杯渡襌師劃下了屯門歷史的起點,而屯門地理位置之重要性,則要追溯至唐代。中國歷史上談及與域外通商,既有陸路,亦有海路。陸路的絲綢之路,始於西漢,由長安、洛陽出發,經甘肅敦煌、新疆,至地中海歐洲各國。而海上絲綢之路,形於秦漢之時,盛於唐宋,其中以南海航線的貿易為中心,故後世另稱「南海貿易」。屯門,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唐朝起,便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當時唐朝廷在中國最主要的貿易大港廣州設立市舶司,專門負責掌管海路外貿事宜,而在香港地區則設了屯門鎮,作為廣州的外港,作海防之用。陸教授解釋,「屯」字本就跟駐兵有關,所以屯門是當時的軍鎮,有保護水域安全之責,所以「屯門」之名,追本溯源,乃在唐代誕生,遠遠早於近代英國佔領香港時才啟用的「香港」之名。今日若遊覽香港海事博物館,便可詳細了解更多歷史。

時至宋朝,南海貿易發生了變化,瓷器出口成為大宗,當時宋瓷便由東南沿海經福建泉州一帶運至廣東。再至明朝時鄭和下西洋,他的使團便多次由蘇州劉家港出發,途經泉州、福州、廣州各港口而往南海(西洋)。而香港水域的九龍灣,自宋朝起便是當時船隻在香港水域的重要停泊之處,故此「宋王臺」地名的歷史由來相傳便與宋朝相關。

再至明代,1514年葡萄牙人來到屯門,一住便是六、七年,還和明朝政府打了幾個月海戰,陸教授說這算是中國和歐洲的第一場戰爭。1557年葡萄牙人改去澳門,自此展開了澳門歷史的起點。

到19世紀清代,香港水域開始復興,陸教授講解了當時的情形,鴉片戰爭之前,英國利用屯門水域走私鴉片,再沿海上絲綢之路走私入內地。由於後來誕生的蒸汽船需要更大的海港,維多利亞港便成為了英國的目標。鴉片戰爭後,英國自此佔用了香港島、九龍及新界三處,以「香港」為名,以此為主要貿易中轉地,承接廣州南海貿易及澳門的外港運作,香港從此打響了「東方之珠」的名號。

綜觀全程,由屯門(青山灣)至香港整個水域,在中國歷史的橫幅裏,都佔有不可忽視的地理作用,是對外交通的重要樞紐,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經商港口。

經過陸教授的細心講解,學生了解了杯渡襌師佛像的由來,認識了屯門跟廣州、澳門等地的歷史淵源,便進入「地理」考察項目的遊戲比賽環節。這次參與考察及挑戰的是路德會沙崙學校、聖方濟各英文小學、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及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的高小學生們。在三個回合的挑戰中,他們需回答各項問題,在地圖上拼貼出海路貿易途經的香港重要地名,再至最後的絲綢之路畫圖比拼。海路和陸路這兩條絲綢之路在地圖上如何一一呈現,而當中重要的十個地名,又如何一一嵌合,波斯、大食、天竺這些遠古的地名,如何在絲綢之路上和洛陽、長安、敦煌連結,真是少一分記性和理解力都無法完成,能奪魁的學生確是實至名歸。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2) 青山上有杯渡僧,海港裏有九龍灣。劉夢得的《陋室銘》,用在香港地理歷史上,卻也意外相宜。所謂「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3) ,由屯門走到香港,由唐朝走到近代,了解香港地理歷史,便也了解了在山形依舊背後點點滴滴的人世往事。

而所有的傳承,便在這點點滴滴裏,留給了你我。

1. 詩句來源﹕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

2. 文句來源﹕劉禹錫《陋室銘》

3. 詩句來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行走中的文化》帶領觀眾深入了解十個具代表性之歷史文化項目,逢週日晚上8時於港台電視31播出。詳情 :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culturewalk

(題目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