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比煞》再上映又「死」多次 迷因行銷失敗因演算法不懂嘲諷?
電影《魔比煞(Morbius)》在4月於美國上映時被網民指是「爛片」,結果票房慘淡;數月後因為電影的迷因(meme)的爆紅,公司決定重新上映電影,結果迎來第二次的「大爆死」。
其實電影因為迷因「翻生」並非沒有先例,但首先電影要經歷一定的時代洗禮。
《魔比煞》與假評論
《魔比煞》是Sony的「蜘蛛俠宇宙」的其中一部電影,這個「蜘蛛俠宇宙」目前三部電影的一大特色是,嗯,電影中不會有蜘蛛俠。
這個因為版權而來的奇怪問題暫且不談,先回到《魔比煞》電影本身。《魔比煞》於2022年4月1日在美國上映,不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極差,電影評論網站「爛番茄」只給予17%新解度運分,在Metacritic上也只有35分。
不過,或者是因為電影夠爛的關係,關於它的「迷因(meme)」卻大行其道。例如很多人會在Google的影評中給予本片5星最高分,但評論的內容卻是虛構的電影內容,例如說「當阿諾舒華辛力加再次成為未來戰士出場時的那個墨西哥口音太讚了」,或者「當得知史力加是主要反派時,我幾乎要死了,因為每個人都在入侵他的沼澤,他真的很生氣」以及「魔比煞與蝙蝠俠大打出手時真的令人喘不過氣來」等等。
但當中最常見的,則是大家都指魔比煞在電影中說「It’s Morbin' time !」時非常震撼。首先,電影中根本沒有這句對白,這句對白來自於金剛戰士系列(即《恐龍戰隊》)變身前的「It's Morphing Time!(是變身的時候了!)」:
然後大量的迷因亦因而湧現:
由此衍生出另一個迷因「#MorbiusSweep」,大概可以翻譯為「魔比煞掃場」,意思是「《魔比煞》票房之好橫掃全球」之類,這當然又是另一種反諷。
重新上映
不知道是Sony 想以此迷因熱潮賺一筆,還是錯誤判斷了這些迷因是支持聲音,使得電影在上架十星期後,即在美國時間6月3日,於約1000多家戲院再度上映《魔比煞》。
因此有些網友表示自己「自作自受」,令爛片都可以復活上映,Twitter用戶@Joabyjojo就指演算法不理解諷刺,這些迷因正在把 《魔比煞2》 變為現實,當然這句話也是語帶譏笑的。
亦有人呼籲大家不要因為迷因而入場,因為對這些迷因最大的敬意,就是令電影再一次「大爆死(作品的出售量大大少於預期,有重大虧損)」。
最終,重新上映的單日只有8萬5千美金的票房。情況有多差?有人就計算了平均數,發現每一個戲院中只有8到9名觀眾看《魔比煞》,留意,不是每一場,而是每一間戲院。
結果?引得衆人都鬨笑起來:線上線下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迷因「翻生」舊片先例
電影因時代不同,上映時票房不佳但後來成為經典之作的比比皆是,例如劉鎮偉執導、周星馳主演的《西遊記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寶盒》、《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按《光影裏的浪花:香港電影脈絡回憶》一書指當時蝕本收場,二人另一作品《回魂夜》亦是票房一般,但後來卻成為經典。
在外國,靠著迷因成為熱潮,使人再度審視電影本身的其中一個例子,則有《星球大戰》的前傳三部曲。此前傳在推出時的風評不佳,但經過了十多年的時間,現時極受網民追棒愛戴。舉個例子,外國討論區Reddit中,專門以前傳三部曲的內容來創作迷因的版面,就有2百多萬個粉絲。
前傳三部曲之所以可以一洗污名,當中有不少原因。例如當年的評價之低,可能是因為當時評價的人是看「正傳」長大,因此把「前傳」與自己童年長大時的「正傳」作對比。正所謂「舊時乜都好D」,所以有所偏頗。
現時在網上評論及做迷因的人,正正是看「前傳」長大的,對他們來說「前傳」與動畫《複製人之戰》就是他們的童年,所以電影現時再度火熱起來並不出奇。
加上平心而論,除卻迷因部份之外,「前傳三部曲」作為動作電影其實是挺好的,《星球大戰前傳:黑帝君臨》中的戰機大戰和光劍格鬥亦非常精彩,論動作可以說比後傳三部曲打得更好。
等等,我剛剛是把「前傳」與「後傳」作對比了嗎?不就跟上一代以「正傳」與「前傳」作對比一樣嗎?或者「舊時乜都好D」是人人也有的偏見,未來「後傳」也有機會成為大眾寵兒。
《魔比煞》呢?可能要像《瘟室(The Room)》那樣被評為「爛中之王」而變成cult片才有翻身機會。
(標題為編輯撰寫。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