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設計︱建築師活化街坊家具 創新社區設施凝聚社區歸屬感
香港的公共休憩空間一直為人詬病,除了設計缺乏人性化、設施數量不足外,政府的使用守則繁複亦對市民帶來諸多限制,大家想在大街小巷稍事休息殊非易事。然而,近年愈來愈多組織牽頭推出大小社區建設計劃,聯絡政府部門和不同領域專家聯席商議,希望透過建設藝術裝置或公共設施活化社區,提升當區居民對社區的凝聚力。建築師陳思安(Eric)和李雪雯(Suzanne),夫妻二人憑藉數年在上海參與社區建設項目的經驗,回流香港成立初創公司,除了接傳統的商業專案外,亦不忘回到初心讓建築凝聚社區,主動參與地區公共空間設計項目,上年大家在北角碼頭海濱見到一些可自由擺放,設計別緻的小木櫈,便是他們的作品《小街坊》。
談及做一件理想的社區項目設施,他們認為與身為用家的市民溝通最重要:
「大家有參與才會有歸屬感,市民會更愛惜設施,使用壽命才可延長 。」
文:賴家俊︱攝:賴家俊、受訪者提供
倫敦上海經驗帶往香港
2011年上海剛舉辦完世博,標誌著中國改革新里程碑。整個社會充滿想像:微博、微信、支付寶、高鐵、各式各樣新穎建築如雨後春筍出現,整個社區充滿嘗新的活力,世博後的上海對社區的求變若渴。Eric和Suzanne自英國大學畢業後,在當地大型公司工作不久,2011年Suzanne便獲公司派往上海,參與連串與大學和社區合作的地區建設項目,丈夫Eric亦毅然辭工偕妻赴滬重新開始,如是六年過後,2018年他們因家庭原因回流香港,遂把在上海和倫敦超過10年的工作經驗帶來,由零開始成立初創公司,提供建築、室內設計、藝術裝置等設計服務。
Suzanne表示,英國的建築有不少突破,但社區比較保守;而中國因剛發展,對社區設施限制較少而走得較前。「我們看到香港較多注重設施靚唔靚,是否吸引到打卡?但好多時其功能並非以用家為導向,我們希望做一些較落地,既睇得,亦可供人享受使用的設施。」
他們表示,他們在香港全無人脈,開拓香港市場首先嘗試自己較熟悉的社區項目設施,他們與藝術家霍采兒合作,參加由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路過北角」創意社區空間提案徵集,最後憑作品《小街坊》入圍。
《小街坊》簡介︱2021年在北角公眾碼頭的《小街坊》公共空間設計項目, 展示豐富街區的過去和現在。《小街坊》猶如北角的縮影,不僅反映了街坊日常使用公共空間的特性,同時通過重新升級從北角不同層面的家庭,店舖和機構收集回來的家具,供各市民體驗及使用,把北角歷史街區從過去到今天作一個敘述。
落區調查用家需求
計劃伊始,他們心中並未有概念做什麼,他們走遍大街小巷,多次落區發現北角街坊有一個很簡單的需求──有得坐的公共空間。「大家見海濱平時有好多細櫈,原來是街坊自己拿來,他們不肯去坐本來固定好的長櫈而自己帶櫈,但聽街坊說這些隨意擺放的小櫈,不定期會給外判清潔工清走。」
由於由港鐵站行往北角碼頭沿途甚少座位設施,因此他們原擬沿途設置摺櫈供市民使用,但礙於「路過北角」計劃規模,最終成品全數集中放置北角碼頭旁邊海濱公園。
【延伸閱讀】
「路過北角」為舊區添活力 緬懷昔日泳棚碼頭設首個海上藝術裝置
社區項目與一般商業項目比較,受眾大不同,他們表示商業項目只需滿足客戶(個人或公司)需求,但社區項目更要關注一眾用家感受,即是所有會用到這設施的市民。Suzanne表示,他們最先放置三款樣品供街坊測試,其中一張已通過重量測試的櫈用透明阿加力膠(Acrylic)做底座,讓它看上去有懸浮感覺,但原來不少長者會覺得這樣不穩不敢坐,又因為透明設計,長者看不到有機會絆倒,最後在用家回饋後修改了設計(見下圖)。
街坊愛惜所有設施全數收回
他們指出市民看到樣品會有不少批評意見,當中既有誤解要由他們釋疑,但亦有不少很落地的回饋,最深印象是有婆婆大讚設施關心長者需求讓她有得坐,亦有街坊會主動邀市民試坐說自己有俾意見,更有街坊悠然自得整日臥在櫈上過日晨。「大家有參與才會有歸屬感,用家會更愛惜設施,使用壽命才可延長 。」
這次「小街坊」徵集了47張櫈和3張枱,全部來自區內街坊、學校和店舖捐贈,每張枱櫈都有它們本來的小故事,滿載了地區昔日情懷,Eric和Suzanne希望以此為媒介,從中帶動社區間的溝通。時至上年年終計劃完結,最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所有枱櫈全數收回沒有遺失,他們笑言若熟悉家具的街坊應會知道當中有些是貴價木製品,但最終所有設施完好無缺,他們十分感謝街坊對設施厚愛。
計劃完結後Eric和Suzanne構想成品如何能持續下去,讓背後信息薪火相傳?50張枱櫈最終除了小量自留外,其餘交予香港藝術中心展示或轉售,部份則會交予海濱事務委員會,放置於卑路乍灣的公共空間供市民使用,延續設施本來使命。
【點擊圖片看各張櫈子背後的街坊故事】
向本地設計師汲取經驗
Eric和Suzanne自2018年設立初創企業,可謂舉步維艱,Eric表示初創時期對一些工作細節未必掌握精準,然而在接到「路過北角」專案同一時間,他們的工作室即獲選加入香港設計中心管理的設計創業培育計劃,在計劃的協助下除了以較低廉租金開設辦工室外,亦獲得不同專業界別的人士提供諮詢協助,並有機會參加由本地設計師和企業CEO主講的工作坊,從中獲益匪淺,汲取經驗完善工作。
我們重視公共空間設計項目,北角公眾碼頭的《小街坊》後,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將工作重點放在與社區和兒童相關的項目,能滿足周圍環境和用戶,特別是我們的下一代的需求。
受訪者簡介|建築師陳思安(Eric)及李雪雯(Suzanne)過往十年多所設計的建築獲獎無數,2018年二人創立工作室,當中第一個項目《傾月》在2019-2020 A’ Design Award得到室內設計組別的銅獎;而Suzanne在2020年獲頒40UNDER40中國(香港)設計傑出青年獎,Eric亦獲頒第四屆中國室內設計新勢力榜華東區的Top 10。
【延伸閱讀:香港設計︱產品不只美觀實用 設計師倡要貼地生產助新人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