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元素共享工作間 辦事會否更得心應手?

撰文:謝欣慧
出版:更新:

共享不新鮮。不論是高呼「我要做Slash!」的自由工作者,還是中小型企業,土地問題依然解決不了,於是共享工作間(Co-working Space)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WeWork也是其一。

WeWork訂製復古街頭廣告、霓虹燈及以佈滿電車票的牆紙,不論是顯眼的裝飾,還是低調的細節,處處藏有本地的元素。(龔慧攝)

隨時代轉變,現代人的工作模式漸生變化,由往日的埋頭苦幹轉趨講求創新意念,傳統辦公室設計要求員工各有各做,最緊要保持安靜,公司資料切勿洩露。相比之下,共享工作間的開放性,注重提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以激發創意。
在全球擁有153個據點的WeWork,絕對有資格稱為共享工作間的名牌,去年末進軍本地市場,其聯合創辦人兼首席設計師Miguel McKelvey早前來港介紹設計概念說到:「WeWork創造的不止是公共辦公空間,還有國際性的聯繫網絡。」究竟他如何從設計中實踐理念,讓WeWork可以讓WeWork遍布全球大城市?

WeWork到處隱藏了別具本地氣息的細節,例如玻璃上就印上港式花窗的花紋欄柵。(龔慧攝)
經典的綠白磚和髮廊旋轉燈不禁勾起大家對老香港的回憶。(龔慧攝)

縱然WeWork在全球擁有多個據點,卻沒有將每個據點的設計如倒模般複製,而是先以其經典設計元素作藍本,例如多採自然光、木地板及開放天花等,然後滲入據點所在地的文化元素,為每個據點創造獨一無二的空間。位於銅鑼灣的WeWork,佔據了八層空間,然而每層設計都不一樣。Miguel說:「我們運用一條程式,以不同的組合創造新的空間。」是次WeWork夥拍本地NC Design & Architecture合作完成,每層均擁有大大小小的私人辦公室、會議室及公共空間這些基本架構,同時卻因各層不同的藝術裝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這樣布置又讓人聯想到港式茶餐廳(龔彗攝)
本地插畫師Caratoes的手繪的壁畫,亦同樣滲透本地元素。(WeWork)

在設計中加入當地風土人情是WeWork的作風,香港支部也不例外,找來本地藝術家合作,包括攝影師Vivien Liu和Queenie Law、燈光藝術家Andrian Wong,以及Kristopher Ho、Bao Ho、Caratoes和Alana Tsui等插畫師等,這些作品充滿獨特個性也不失香港色彩,不論是舊香港或是現今的大都會,都能在WeWork一一感受。

社區互動層的設計靈感來自電車及天星小輪,以墨綠色為主調,天花上木柵與垂釣的燈模擬支柱及船燈,吧枱彎曲的邊模仿船身而建。(WeWork)
放鬆的頭腦是創作重要的一環,乒乓球桌是WeWork不可缺少的設施。(WeWork)

仿照天星小輪木椅設計而成的梳化、船身常見的金屬鍋釘與流線形的設計打造成酒吧枱的邊、開放式天花冠以木柵模擬碼頭的支柱,還有取自電車的車頭燈以及車票靈感設計出燈飾與牆紙等,幾乎每個角落都可找到地道香港的氣息,亦讓人不禁去發掘更多蘊藏於細節中的本地元素,別具玩味。

當然,港式設計元素只展點綴,反之開放交流才是共享工作間的重點。

每層公共空間均設有吧枱,以霓虹燈配以不同文字,營造輕鬆且具玩味的氣氛,更重要的,是這裡全天候提供咖啡。(WeWork)
私人會議室貼滿了蘊含現代色彩的復古街頭廣告,終於找到一間會議室不如開會氣氛般死寂。(WeWork)

WeWork

地址:銅鑼灣謝斐道535號 TOWER 535 13-20樓

查詢:3150 0101

網址:www.wework.com/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