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埃及百厭仔「罰抄」陶片出土 專家:古今教育方式未曾變
教育方法不斷推陳創新,可是有些基礎教育方法卻是古往今來沒怎樣改變過,尤其對學習文字的方法,罰抄應該是不同時代的人都曾必經歷過的階段。考古學家在埃及中部城市Athribis發現20世紀以來發現的最大古埃及生活文字紀錄,發現多達1.8萬件帶有文字或繪圖的陶器碎片,有關文字不旦記錄了古埃及人的生活習慣,當中包括收據、購物清單和學校課本,更見證古埃及的小朋友都一樣經歷寫罰抄的學習經歷。
德國蒂賓根大學(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in Tübingen)Christian Leitz教授領導的團隊,與埃及旅遊和古物部合作於中部城市 Athribis的發掘項目,調查的中心是一座由法老托勒密十二世建造的寺廟。這次發掘發現了18,000件帶有銘文,被古埃及人稱為「ostraca」的陶器殘骸,古埃及人以蘆葦等製作而成的墨水在這些陶器上書寫文字,記錄交易賬目、購物清單、抄寫文學作品和教學生書寫與繪畫,這些陶器比當時另一種書寫媒介紙莎草紙更容易獲得,價錢也便宜得多。
Christian Leitz教授表示,這次發掘得來的陶器都源自一所學校的課本或教材,當中有「月份、數字、算術、語法練習和鳥字母表」的列表,每個字母都被分配了一隻名字以那個字母開頭的鳥,其他碎片包括兒童畫的三種人形,以及神、幾何圖形、蠍子和燕子等動物的圖畫。而當中有數百件陶器的正面和背面都有一個重複的符號,考古學家認為這是「百厭仔」被強迫罰抄的證據,反映罰抄是人類古往今來不變的學習方法。
發現的大部份銘文都是用世俗體(Demotic)書寫,這是在托勒密十二世統治期間使用的行政文字,他從公元前 81 年到公元前 59 年統治,後來又從公元前 55 年到公元前 51 年統治,其餘為僧侶體(Hieratic)、罕見的科普特(Coptic) 、希臘語和阿拉伯文,不同文字的混合使用暗示著這座城市動蕩的多元文化歷史,例如科普特字母是希臘語和埃及語的混合體,與基督教密切相關。
對上一次發現如此大量的陶器銘文要數1900 年代初期,考古學家在尼羅河下游稍遠的代爾麥地那古村發現了許多文字碎片。
鶴咀炮台|港島東南端英軍海防炮台 繼主教山後又一本地歷史遺蹟
香港地勢三面環海、多島多山,足稱世界知名的遠足、登高勝地。鶴咀半島位處香港島東南端,頗受本地遠足愛好者歡迎。沿下山小徑穿過樹到半島西面海邊,我們可見岩石灘上仍矗立着一座堅實的建築,它就是鶴咀炮台(Former Cape D'Aguilar Battery)。